常识家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鄂温克族重大节日有哪些 鄂温克族的节日风俗

时间:2023-03-31人气:作者: 未知

鄂温克族重大节日有哪些 鄂温克族的节日风俗

文章目录:

1、鄂温克族重大节日有哪些

2、鄂温克族禁忌有哪些

3、米阔鲁节是鄂温克族的丰收节日

4、鄂温克族祭敖包是什么节日

5、春节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节日

6、猜你喜欢:

1、鄂温克族重大节日有哪些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不同的民族继节日,就像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样,对于节日有不同的重视程度,下面就由小编我来为大家总和一下鄂温克族重大节日有哪些,看看异族风情,了解一下中华的组成部分鄂温克族文化。

瑟宾节:“瑟宾”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每年的6月18日举行。瑟宾节是鄂温克族传统节目。节日活动中,通常表演舞蹈,还有赛马、摔跤、劲力、拉棍、拔河、跳棋等竞赛。

春节:鄂温克语叫“阿涅”,这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节日。在除夕夜晚,家家供诸神,老人们祝福晚辈生活幸福,像自己一样长寿。正月初一,家家停止生产劳动,讲究吃肉食、饺子,穿戴新艳的服饰,向长辈或亲友拜年;对前来拜年的晚辈,长者给予祝福。晚上,一般要在宽敞明亮的房里举行欢乐的歌舞晚会。

正月十五:供“托博如坎”(即火神)和“吉雅奇”(畜神),主要以奶粥和乳制品为供物。人们串门相聚,举行娱乐活动。正月十六这天,人们清早起来,争相为别人脸上抹锅灰,认为是吉祥的表现。

农历二月初二:认为是龙抬头的日子,停止生产劳动,尤其是打猎。这一天不动刀斧等有刃的工具。

清明节:鄂温克语叫“汉西”,这天主要是祭奠死去的先人,备菜、酒和乳肉食物,向坟地扔酒,并用金银箔纸制成元宝和日、月烧掉。传说死人的灵魂在这天要还乡探亲,行祭是让死去的老人有吃、有穿、有钱花。

“米阔鲁”节:是锡尼河流域、陈巴尔虎旗莫日格勒河鄂温克人的节日,每年5月下旬吉日举行,主要为给羊羔剪耳记、给三岁马剪鬃、尾,给牛马打烙印等。然后集会欢聚一堂,庆贺畜牧业生产丰收而载歌载舞。

鄂温克族特有每年6月18的瑟宾节和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米调鲁节”。“米调鲁”是欢庆丰收之意。节日期间,人们要身着盛装,男人们要进行剪马鬃、马尾活动,届时牧民家家都要备下丰盛的酒肉,宴请亲朋好友。

米阔鲁节是呼伦贝尔草原莫尔格勒河流域鄂温克牧民的丰收节。每年的5月中下旬,忙完接羔保畜的鄂温克人喜气洋洋地聚集到一起,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日。

米阔鲁节要进行一系列生产活动,主要是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毛及给羔羊割势等。首先从“尼莫尔”(即放牧小集团)的一头开始,先从马群里套出二岁子马,放倒,人们有的用剪子剪鬃、割尾梢,有人用刀子割耳为记号。这时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烧红,在马的左跨上烙印。割下的鬃毛由畜主收起,剪下的耳块由畜主点数保存。在羊圈里,母羊都放出去吃草了,只剩下满圈的小羊羔,牧人们把公羊羔割势(阉割寨丸),把母羊羔耳朵剪下自家样式的豁口(每家的羊豁口不相同,以示区别)。

米阔鲁节上,老人们也赠给自己的亲人(如外甥、侄儿、女儿等)母羊羔之类,祝福晚辈们拥有更多的羊群。最后,各家胶次举行宴会。宴会开始时一般是按照鄂温克人先茶后酒习惯进行。敬酒日寸,从首席轮始,即由男女主人捧着一个木盘,盘里放两个酒杯,依次敬让。敬酒轮一周时,主人拿出一条“哈达”,向割势人致谢,同日寸郑重的向大家说明新的一年幼畜繁殖数。大家向主人道喜,祝他牲畜旺盛,烙印割势的数字与岁俱增。

2、鄂温克族禁忌有哪些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文化各有各的不同。从古至今,每个民族都秉承着一些规则,来限制人们的一些过于冲动行为。那么,鄂温克族文化中有哪些禁忌呢?随小编往下看吧。

1、狩猎忌

猎人出猎前,禁止让孩子玩捉迷藏游戏,否则野兽也会躲藏看不到;出猎之前,绝对禁止进入产房,认为脏污,捕不到野兽;用“刚嘎”、“森克尔”草在篝火中熏熏之后,才能转有好运气;出猎时不准打杀鸿雁、天鹅、乌鸡,认为这是不吉利的。

狩猎时禁止猎人之间不团结;禁止向狩猎去的方向打枪射击,否则野兽会远远逃走;禁止狩猎时说大话,禁止狩猎前告知别人打猎的地方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家里人也不例外,认为野兽特别是野猪肩骨上有孔眼,有事先猜知的本领;如果在行猎前说,我今天一定能打到野兽,那么野兽就会跑掉;狩猎时,不许烧崩火的柴,认为这样就没有福气,因为“白那查”(山神)怕被火崩着,不靠近你,你也就打不到野兽;看见野兽不能争先抢着打。

狩猎宿营时,禁止往火堆里洒水或吐痰,否则会触犯“白那查”,什么也打不着;在打鹿、犭罕的碱场上,不能掉失烟头、弹壳等遗物,以免野兽闻味逃离而去;在狩猎时如果遇到锯剩的粗树桩子,猎人不许坐或搁物品,认为树桩子是山神坐的位置;在行猎时,猎人忌讳在野猪拱过的地方宿营,认为不安宁没有运气。

猎人不吃狗肉、狼肉、狐狸肉和猫肉,有儿女的家庭忌杀猫、狗。说猫死后能复生,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宰杀就是作孽。没有儿女的孤独老人,实在要杀猫时,也不能开枪打或勒死,而是用车轮碾死,认为车轮永远向前不断地碾压,不会让猫的灵魂有复仇之机。猎人不打杀异色(黑色、白色)的狐狸,不打黄鼠狼和猫头鹰。忌打丹顶鹤,丹顶鹤是结成终生伴侣的鸟类,打死一只,另一只也会哀叫致死,认为不吉利。在行猎时,猎人忌讳乌鸦叫声,认为不走运。禁止行猎期间做任何娱乐活动(跳舞或唱歌)。禁止别人背着枪或拿着鞭子进“仙人柱”和屋内,认为没有礼貌。

2、农事忌

禁止播种的人接近坟地,认为这样会影响庄稼的成长;另外,认为老年人撒种庄稼会长得不好,必须由青壮年人去播种,才会长得好,长得壮;鄂温克人忌讳别人估计他们的粮食多少,认为这样会影响粮食的实际产量;正月初八叫“帖日干衣呢格”(庄稼日),这天要用绳子把剪子绑住,怕动剪子会把庄稼剪掉。

3、牧畜忌

鄂温克人禁止杀掉或卖掉未停奶的母畜,认为,卖掉或杀掉没停奶的母畜,是不吉利的,家里会发生母子分离的事情;禁止春季用牲畜的腮骨作游戏,认为春季是牲畜下崽期,如果玩腮骨的话,牲畜生下的小崽会有歪腿的情形;禁止漫骂牲畜,否则会变成赤贫;当傍晚牲畜回来时,家里不许断火。不许宰杀脖子上带有绳子的羊,杀时必须先解绳子;禁止小孩玩弄火,玩火的话牲畜走的太远或得疫病;禁止拿刀子捣锅或代替筷子;不许拿刀子走进牲畜圈内或用有刃的东西打狗和用火吓唬狗;禁止吃病死的牲畜肉,认为有病毒感染;禁止把献给神的“温古”马杀掉或出卖,认为会触犯神灵。

4、其他生产禁忌

上山锯倒松树之前,必须先敬“白那查”(山神),才会安全无事。放木排时,忌讳做噩梦,宁可休息一天,不放排木流送,否则会出危险或事故。捕鱼和钓鱼时,禁止跨过渔网和鱼竿,不能用刀切开鱼的胸和椎脊骨;钓鱼时禁止说大话,“非钓着鱼不可”等,否则什么也钓不着。驮过“玛鲁神”、“温古神”的驯鹿,禁止驮运别人的物品。驯鹿下羔期间,禁止烧腐朽木、桦树皮和松木等,因为驯鹿羔一闻这种烟味就会中毒。

3、米阔鲁节是鄂温克族的丰收节日

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最有特色的鄂温克族文化也是内涵丰富。鄂温克族人民勤劳智慧,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赋有色彩的传统节日,米阔鲁节就是最好的体现。那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鄂温克族的米阔鲁节,一个丰收的节日。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是鄂温克族的丰收节日。流行于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每年农历五月廿二,是鄂温克牧民最欢乐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他们统计当年产幼畜数量,庆贺丰收的日子——米阔鲁节。当天,人们拾马烙印、除坏齿、剪耳记、剪鬃尾;给羊割羊势等。上述生产活动结束后,人们互相拜访,举行宴饮、歌舞等活动,欢庆丰收。

这一天,人们清早起床,青壮年们从浩特(牧村)的一头开始,逐户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尾和给羊去势等。老人们在这一天把母羊羔送给儿女、外甥、侄子,祝福他们今后羊群兴旺。青壮年们不论到谁家,主人都要为前来帮助劳动的人们设酒席致谢,酒宴按先茶后酒的习惯进行。

鄂温克族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和瑟宾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米阔勒”节是生产节日,每年夏历五月二十二日举行,这一天要给马烙印、剪鬃、去势、除坏牙,给羊剪耳记号等,并举行宴会。

瑟宾节是每年的6月18日,“瑟宾”是鄂温克族语,意为“欢乐祥和”。瑟宾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们会身着盛装参加聚会,由酋长来主持节日,节日上会有抢银碗,米日干车,赛马等各种体育竞技。还有人们特别注重的祭拜火神,祭拜祖先的仪式,之后会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米阔鲁节是呼伦贝尔草原莫尔格勒河流域鄂温克牧民的丰收节。每年的5月中下旬,忙完接羔保畜的鄂温克人喜气洋洋地聚集到一起,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日。

米阔鲁节要进行一系列生产活动,主要是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毛及给羔羊割势等。首先从“尼莫尔”(即放牧小集团)的一头开始,先从马群里套出二岁子马,放倒,人们有的用剪子剪鬃、割尾梢,有人用刀子割耳为记号。

这时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烧红,在马的左跨上烙印。割下的鬃毛由畜主收起,剪下的耳块由畜主点数保存。在羊圈里,母羊都放出去吃草了,只剩下满圈的小羊羔,牧人们把公羊羔割势(阉割寨丸),把母羊羔耳朵剪下自家的样式。

在敬酒时,主人捧一木盘放两个酒杯,依次敬让,向帮助去势的人敬献哈达,并宣布当年仔畜成活和牲畜增加的情况。来者也要祝愿主人所养的牲畜兴旺,被烙印去势的牲畜数字与岁俱增。酒席间,大家还要尽情歌唱。这种繁忙而又欢乐的活动,从一家转到另一家,牧民们整日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您可能还会喜欢:

历史悠久的壮族蚕丝文化

普米族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

源远流长的福建妈祖文化

优美的壮族山歌文化,你知多少?

4、鄂温克族祭敖包是什么节日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的传统民族习俗,鄂温克族作为一个草原上的名字自然也少不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节日,祭敖包也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期鄂温克族文化一起了解鄂温克族的祭敖包吧!

鄂温克族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和瑟宾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

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

敖包在牧民的心目中,象征神在其位,世袭传颂。过去内蒙古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垒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

最初都以部落为单位筑敖包。人们每逢外出远行,凡路经有敖包的地方,都要下马向敖包参拜,祈祷平安。还要往敖包上添上几块石头或几捧土,然后跨马上路。随着喇嘛教在蒙古社会传播,到了清朝时期,有了以部落为单位,每年举行一次祭敖包会的习俗。祭祀一般都在农历五月中旬至七八月举行。

关于祭敖包的由来,已无据可考。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那是很久以前,蒙古族的牧人们,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人们丧葬一直是天葬,尸体放在全是木制的"勒勒车"上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驶,什么时候尸体掉下来,就在什么地方自然露天安葬。牧人们因为思念亲人,每年都想到安葬亲人的地方悼念。

可茫茫草原,到哪里去找安葬地点呢?于是,随着对自然和动物的进一步了解。他们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安葬亲人时,随车带着一峰驼羔,在安葬的地点将驼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第二年将驼羔的母亲或已二岁的驼羔带上,沿着大致的方向和路线去寻找。

如果发现母驼或驼羔在某一处不肯前行或悲鸣,那就是安葬亲人的地点。这时,牧人要垒几块石头或拜几把土,来祭礼亲人,求得亲人的祝福。如此沿袭,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形成了敖包。同时,祭敖包的形式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祭敖包会”。

5、春节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节日

中国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而春节在鄂温克族文化中一样非常的重要。春节在鄂温克族人民的心里代表着幸福与美好,因此在春节的时候,鄂温克族会举行很隆重的盛会,而且复杂的礼仪程序这是必不可少的。

鄂温克族人民最重要的节目是春节,人们围着一堆篝火跳集体舞。猎手们和妇女们手拉手围成一圆圈自左向右转动,步伐简单又生动活泼。野猪搏斗舞,是反映狩猎生活的舞蹈,由两个猎手穿上毛朝外的狍皮服,脸上擦着白粉,化装演出,二人身略向前倾斜,两手放在背后,用肩互相顶撞,同时嘴里发出“吼!吼!”的声音,非常活泼有趣。节日里人们品尝鹿、野猪等兽肉,大碗喝酒。又唱又跳,庆祝他们美好的生活。

鄂温克语叫“阿涅”,这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节日。在除夕夜晚,家家供诸神,老人们祝福晚辈生活幸福,像自己一样长寿。正月初一,家家停止生产劳动,讲究吃肉食、饺子,穿戴新艳的服饰,向长辈或亲友拜年;对前来拜年的晚辈,长者给予祝福。晚上,一般要在宽敞明亮的房里举行欢乐的歌舞晚会。

春节,鄂温克语称之为“阿涅别”,是鄂温克族传统而隆重的节日之一,其中“阿涅”是“狂欢”、“喜悦”、“声势浩大”之意;“别”是指“月”,“阿涅别”合在一起表示“狂欢月”或“喜悦月”等概念。鄂温克族过“阿涅别”的日期与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时间完全相符。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鄂温克族提前一个月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从腊月二十到三十,这十天中他们每天都有传统而特定的安排。

如,腊月二十宰杀过年的羊,腊月二十一做各种野果酱饽饽,腊月二十二炸制用牛奶、奶油、野鸡蛋、白糖、面粉和在一起做成的各种子,腊月二十三全家人围在炉火旁祭火神,腊月二十四打扫房屋,腊月二十五包羊肉冻饺子和牛肉冻包子,腊月二十六祭北斗星,腊月二十七打扫牛羊圈,腊月二十八女的修饰发型,男的理发、剃胡须,腊月二十九全家人洗浴,腊月三十祭祖先神。

在这些准备工作中炸子的工序比较复杂,讲究也比较多。鄂温克人的传统信仰观念中?子味道的好坏,花样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着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甜美。所以,腊月二十二炸?子备受鄂温克妇女的重视,也是她们展示勤劳和手艺的好机会。

按照鄂温克人的传统生活习俗,腊月三十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手扒羊肉,喝用酸奶、肉汤、白米煮成的肉粥。鄂温克人认为,除夕之夜吃手扒羊肉会在一年内一切顺心、万事如意。吃完年夜饭全家人走出屋,用酒、肉等食品共同祭祀祖先神,祈祷祖先神给他们带来幸福、美好的一年,并永远造福于后代。

初一,天还没全亮之前,年轻人和孩子们穿戴新年服装到长者家里拜年、磕头,祝老人健康长寿。长辈们给孩子一些吉祥物,主要包括洁白的毛巾和自制的保护孩童的神偶;初二,青年们骑马或乘坐雪橇到远方的长者家拜年;初三,中年人相互拜年;初四,老年人相互拜年;初五,家族全体成员共同度过;初六,基本上开始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初十五,每家都煮冻饺子吃,这意味着春节圆满而快乐的结束。

您可能还会喜欢:

茶香四溢的云南壮族茶文化

汉族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多少?

壮族民俗文化中的年俗文化

别具一格的彝族织布文化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