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家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助农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技术,附危害症状和发病原因

时间:2022-08-22人气:作者: 佚名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技术,附危害症状和发病原因

水稻苗1-2叶期,使用奥利克(青枯立克)50ml,大蒜油15ml,水15公斤喷雾,5-7天1次,连续2次喷雾。仔细选种和晒种,适时播种,播种密度不宜过大。苗床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练苗等环节工作,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育苗环节,前保、中控、后炼,提倡稀少育苗,控制温湿度,注意保持苗床土壤湿度。

一、水稻立枯病的发病时期

幼苗在2-3叶期胚乳消失,抗寒能力最差,日平均气温低于12-15°c时生育受阻,抗病性显着减弱,病原菌容易侵入,此时低温下雨时立枯病最容易发生。因此,干旱育苗2-3叶期是立枯病流行的主要时期。

二、水稻立枯病的危害症状

1、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芽或根部呈褐色,病芽扭曲、腐烂死亡。种子或芽基部产生霉菌层。

2、针头腐烂,多发生在幼苗立针期至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未开展,基部呈褐色,有时叶鞘上产生褐斑,病根也逐渐变黄褐色。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产生霉菌层,茎基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多成群,成片死亡。

3、黄枯、青枯,多发生在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枯萎,穴状迅速向外扩展,幼苗基部和根部容易断裂,叶子刺绣。天气晴朗时,幼苗迅速青枯,心叶和上部叶片打绺。幼苗的叶子是绿色的,最后整株枯萎了。插秧后,本田青绿枯死。

三、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

1、气候条件、低温、雨水、光线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低温影响最大。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下降,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气温过低,对病菌的发育和侵染影响较小,但对幼苗的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能力下降,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天气持续低温和雨后晴朗,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恶化。

2、侵染循环,水稻立枯病属土传病害。由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有半知菌亚门肿瘤座菌目孢菌素属于孢菌素、草谷孢菌素、木贼孢菌素、茄腐孢菌素、Fu串珠孢菌素和无孢菌素、丝核菌素属于立枯菌素等,鞭菌素亚门霜霉菌目腐菌素属于腐菌素属于真菌。镰孢菌素一般以菌丝和后垣孢子在各种寄主的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当时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受到侵害。丝绸核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中和土壤中越冬,用菌丝在幼苗之间蔓延,受到侵害。

3、苗的素质、丝核菌、镰刀菌等水稻立枯病源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均为弱寄生菌,一般可在水中或土壤内腐烂生活。这种病原菌的致病性不强,一般不应侵入强壮的幼苗,天气不好和管理不当,幼苗生长弱,抵抗性下降后,各种弱寄生菌乘虚而入蔓延。因此,苗质差、生长弱、抗病能力差是立枯病的直接原因。

四、水稻立枯病的综合防治

1、水稻苗1-2叶期,使用奥利克(青枯立克)50ml,大蒜油15ml,水15公斤喷雾,5-7天1次,连续2次喷雾。为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建议喷雾时每15公斤水加25毫升叶面肥。发病中后期:使用奥利克青枯立克100毫升蒜油喷雾,每3天喷雾2-3次。

2、仔细选种和晒种。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的生命力和抗病能力。

3、适时播种,播种密度不宜过大。气温稳定通过6℃时播种,不要盲目提前。理论上,播种密度最好是300g/m2。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为了节约农膜等生产成本,考虑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机等原因,广播量往往会增加,即使如此,广播量也绝对不能超过500g/m。

4、苗床的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练苗等环节工作,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防止和减轻立枯病、恶苗病的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育苗环节,前保(育苗前保温)、中控(育苗后至3叶期温度控制)、后炼(3叶期至育苗前温度控制),提倡稀少育苗,控制温湿度。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C尽量少浇水,第二叶期后应逐渐适应寒冷条件,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得过湿。3叶期后白天要通风锻炼,夜间没有霜冻也要通过低温来培育抗寒能力强的幼苗。

6、苗床土壤消毒用3.2恶甲水剂300倍液喷洒,用广灭灵水剂浸泡种子24-48h或1叶1心期喷洒500-1000倍液。稻苗1叶1心期,每盘15%立枯灵液剂0.9g加水1L喷洒。用70%敌克松粉剂500倍液或1%硫酸铵喷雾,注意保持苗床土壤湿度,有效防止立枯病危害。幼苗发病初期,每平方米用药1-1.5g,水均匀喷在床上。

标签: 水稻  症状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