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家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助农

大鳞副泥鳅养殖技术 大鳞副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时间:2022-10-17人气:作者: 佚名

大鳞副泥鳅养殖技术 大鳞副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品,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养殖价值,其中,大鳞副泥鳅是鳅科副泥鳅属温水性鱼类鱼类,是泥鳅的一个重要品种,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大鳞副泥鳅养殖技术。

一、大鳞副泥鳅的栖息环境
大鳞副泥鳅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厘米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

二、大鳞副泥鳅的食物习性
大鳞副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水温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一般情况都生活在泥土里,一有危险就最快速度往土里钻。

三、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技术
1、亲鳅选择:用于繁殖的亲鳅主要是从上年的成鳅池中挑选,也可以从附近市场上选购。雌鳅一般要求体重25克以上,体长14~18厘米。雄鳅体重要求不严格,一般体重12克以上,体长10厘米以上。要求体表色泽正常,光滑无病斑,体形匀称,活动敏捷,年龄2~3龄。催产时应选择发育较好、腹部卵巢轮廓明显的雌鳅和健康活泼的雄鳅配对,雌雄比为1:2。
2、池塘条件:不论来自哪里的亲鳅都必须在池塘中进行产前培育,培育时间不少于2个月。亲鳅培育池塘面积为1200~1500平方米,能保持正常水位60~80厘米,透明度20厘米,肥度适中。亲鳅投放前先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茶籽粕等彻底清塘消毒。待药性消失后,施放基肥,培肥水质,然后再放养亲鳅。放养密度为每亩水面投放325千克亲鳅,雌雄混养。
3、鳅池管理:进人3月份,水温高于10℃时即可投喂人工饲料,饲料要求粗蛋白质含量30~35%、脂肪5%,以动物性蛋白为主。池塘水温15℃时投喂量为体重的1%左右,水温20℃时投喂量为体重的2%左右,水温25℃以上投喂量为体重的3%左右。投喂时间为上午8~9时,下午16~17时。每周定期冲水1次,每次2小时,加深水位5厘米,不要大量换水,保持一定的肥度有利于大鳞副泥鳅性腺发育。
4、催产时间:大鳞副泥鳅适宜的催产时间应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水温16℃~18℃,过晚性腺容易过熟。催产用具主要有容量为1~2毫升的医用注射器及配套的针头数支,用于亲鳅注射的催产剂、解剖盘、剪刀、刀子、镊子等,用于摘取精巢的毛巾数条,硬质羽毛数支,1000毫升的细口瓶1个,格林氏液或医用生理盐水,20毫升或50毫升的吸管2支,水盆或水桶数个。
5、催产药物:经试验研究,发现用于大鳞副泥鳅催产的药物以地欧酮(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地欧酮+促黄体素生成素类似物的混合激素效果较好,单独使用HCG价格高,效果也不好。注射药量为地欧酮0.5~1毫克/尾+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00~500单位/尾或地欧酮0.5~1毫克/尾+促黄体素生成素类似物2~3微克/尾。
6、催产方法:先用生理盐水将每尾鱼的用药量配成注射液,一般20克左右的亲鳅注射0.5~0.7毫升。注射时两人一组,一人用泥鳅控制网固定泥鳅,另一人用医用注射器进行注射。采用背部肌内注射方法,针尖与鳅体呈45°角,向头部方向注人药物,深度0.2厘米。为了防止人针过深伤害泥鳅,可以在针尖上缠绕棉线或在针上套上一小段胶皮管的方法处理针具,要求露出针尖0.2厘米。
7、产卵孵化:催产结束后用微流水刺激亲鳅产卵,水温22℃时12~15小时、水温25℃时8~10小时大鳞副泥鳅便开始发情、追逐、缠绕、产卵,受精卵从网目中掉进环道。产卵结束后将网箱和泥鳅一起拿走,受精卵进人孵化阶段,此时要加大水流以冲起沉在环道底部的鳅卵。同时,可用搅水板从下面把鳅卵搅起,操作持续30分钟左右,等到结块的鳅卵分离后即可降低流速,流速控制在10厘米/秒左右。水温22℃时,经过41小时,90%的受精卵孵出鳅苗,水温25℃时,需要30~32小时仔鳅孵出。

四、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1、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2、苗种放养: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
3、饲养管理: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五、大鳞副泥鳅池塘养殖技术
1、鳅种放养:每亩投放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鳅苗种280~300公斤,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在水温10~15℃时,浸泡消毒15~25分钟。
2、水质管理: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并适时用田螺、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
3、饲料投喂:要求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粒径2.3毫米以内,水温15℃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2%,水温20~28℃时,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3%~4%。每天投喂3次,投喂饲料时遵循“四定”投喂原则。
4、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检查,观察水质变化以及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并做好防逃工作。

六、大鳞副泥鳅庭院养殖技术
1、鳅池选择:鳅池宜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通风向阳、进水和排水都比较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形状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以长方形、东西走向较好。鳅池面积因养殖方式及养殖水平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庭院养殖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80平方米,池深1~1.5米。
2、鳅池建设: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6厘米。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厘米左右,同时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鳅池内可种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以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另外,还可在鳅池周围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纳凉的场所。
3、苗种放养:鳅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0.2千克/平方米彻底清塘。5~7天后,蓄水10~20厘米,施用10~15千克/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育水体中的基础饵料生物。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富、无病无伤、体色鲜亮,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饲料来源、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情况下,规格为体长5~7厘米的鳅种的放养密度为80~100尾/平方米,同时可在鳅池中搭配放养5~8尾/平方米的鲫鱼。
4、饲料选择: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5、饲料投喂:饲料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成鳅期,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泥鳅生长、摄食情况等作出适当调整。残饵要及时清除。
6、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7、日常管理: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记,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延长泥鳅生长期),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看天气变化情况、看水质变化情况、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
8、病害防治: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9、适时捕捞: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大鳞副泥鳅养殖技术,大鳞副泥鳅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地,为泥鳅中个体大、生长快的品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和养殖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