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家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百科

封面设计对学术期刊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2-03-21人气:作者: 佚名

封面设计对学术期刊有什么影响

  在信息爆炸、新媒体活跃的当下,生活娱乐时尚类杂志、报纸、图书等纸媒力都求通过全新版式设计风格来吸引读者眼球,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以及购买欲望。可纵观国内的学术期刊杂志却表现平平,大多数封面受固有传统观念的限制,色彩暗淡、版式单调,“千刊一面”毫无自己的视觉语言。从表面上看似乎能表达学术的严谨,但其实从艺术专业角度来看却缺乏创新和美感。即使学术水平再高,也会影响其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虽说学术期刊重在内容,其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但赏心悦目的封面设计和板式则能带给读者全方位的精神和视觉享受。
  
  设计师在设计封面时,首先要对书的内容、思想、受众有所了解,考虑怎样配合书的整体包装来反映办刊宗旨和刊物内容特色,而构成期刊封面的三个关键要素至关重要,即刊名、色彩和封面图片。

  一、刊名的设计
  
  文字的视觉艺术首先是一种艺术造型的元素,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独立性,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以刊名为核心,常用于刊名的字体分为三大类,有书法体、美术体和印刷体。
  
  1、书法体:书法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个性,因多出于名人名家之手,具有名人效应。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求是》的刊名是由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题写。
  
  2、美术体:美术体又可分为规则美术体和不规则美术体两种。前者作为美术体的主流,强调外型的规整,具有便于阅读和设计的特点;而后者则强调自由变形,从字形上追求不规则的变化,充分利用设计空间。由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第一刊《长江文艺》的刊名设计就是由以宋体为原形再加以个别笔画的造型设计,刊名占据版面最上方,简洁有力。
  
  3、印刷体
:印刷体沿用了规则美术体的特点,借助电脑使印刷处理方法上既便捷又丰富。不少期刊的刊名选用电脑字库中的宋体、黑体、综艺体等常见字体。 如美国新闻类《TIME》杂志,刊名严谨、大气,没有刻意去做特别的变形加工和特效处理,保持了文字阅读的流畅和单纯性,与整体板式和色彩风格协调统一。
  
  二、色彩的搭配
  
  色彩是视觉传达力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术期刊封面设计中最易激活的元素。诉诸人的视觉,与人的情感相呼应,是传递情感的重要元素。美国音乐学家马利翁曾说:“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这句话表明,色彩如同音乐一样,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恰如音阶的高低,通过这种变化及不同搭配能带给人不同的节奏感和心理体验。色彩是封面设计成败的关键。封面设计要注意色彩的面积、色相、纯度及明度等要素的处理。把握主色调,运用不同色调来处理不同的画面,充分体现期刊内容和风格。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对封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专业性学术杂志的色彩要端庄、高雅,体现权威感,不宜强调高纯度的色相对比 色彩的象征性、传达力都能影响到期刊的最终传达效果。因此,色彩的应用既要能美化期刊的封面,还要不失严谨。只有得体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才能在读者的视觉中留下强烈的印象。色彩的选择要考虑期刊内容的需要,用不同色彩对比的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尤其是学术期刊封面的颜色设计不应有过于夸张的色彩,而应当体现学术的严肃性,符合学术界读者的审美情趣。整个设计要显得文雅, 营造一种特有的学术氛围。 《TIME》《南方人物周刊》封面的色彩设计稳重得体,能在读者的视觉中产生夺目的效果。每期以红色边框作为杂志标准色延续色彩设计,刊名有时也会根据内容或色调而改变颜色。
  
  三、封面图片的选用

  
  封面图片是封面设计要素中的核心,如果将期刊封面比作是一本期刊的“脸面”,图片便是期刊的“眼睛”,所以选择适合的图片对扩大期刊的影响有重要作用。以图片为主的杂志封面无须无关紧要的细节,因为这些细节除了让眼睛感到眼花缭乱外,对信息的传达毫无用处。《当代电影》杂志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合办的电影理论期刊,在全国同类刊物中,《当代电影》以敏锐、活泼而又严谨、厚重的学术素质和办刊特点而著称。其封面照片采用人物特写来吸引大众眼球,其设计风格贴近报道对象本身,照片整体出彩,艺术感染力强,看后第一眼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读者》杂志清新、隽永,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每期的封面都是一幅幅精致恬淡的自然或者人物艺术作品,不去迎合世俗,而是保持自然的纯真,让人回归本真。一张看似普通的图片在后期通过后期特效处理后,也能实现图片意境与主题思想的对接。
  
  期刊是特殊的文化产品,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而封面设计是读者和期刊之间构建信息传达的视觉桥梁,因此它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高尚的审美趣味,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性深度,来实现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并以此来提高读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