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家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耿彦波留给大同的这块警示碑再引关注:华严寺综治犯三错,明耻彰过

时间:2024-04-24人气:作者: 未知

耿彦波留给大同的这块警示碑再引关注:华严寺综治犯三错,明耻彰过

近日,2024年第4期《山西文学》刊发的山西原副省长张平文章《沉默大佛与无言口碑》引发文保圈关注。在这篇文章中,张平回顾了云冈石窟的保护与开发过程,还披露了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时任大同市长耿彦波在“云冈风波”中的往事。

4月23日,澎湃新闻刊文《山西原副省长披露云冈风波细节:单霁翔连夜赶来调查,耿彦波凌晨四点等候》介绍了张平上述文章以及“云冈风波”的前因后果。报道发布之后,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众多讨论中,时任大同市长耿彦波在华严寺周边整治后撰文的一块《警示碑》引起关注。

网友提供的照片显示,该警示碑由大同市政府立于2009年,时任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撰文。

碑文主要内容为:华严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筑群,乃错误理念指导下之错误作品。其错误有三:其一,未经国家文物局审批,擅自开工修建,乃严重违法之乱为;其二,未经专家论证,缺乏历史考古依据,乃违背科学之蛮干;其三,建筑体量、密度过大、过高,对国保单位形成干预影响,乃错误理念之恶果。鉴于其投资浩大,影响恶劣,故暂为保留,立此反面教材,引为借鉴,警示后人,以免谬种流传,重蹈覆辙。特勒石铭记,明耻彰过,痛记敬训,昭示来者。


网友拍摄的大同华严寺景区内,耿彦波撰文的警示碑

公开资料显示,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该寺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耿彦波2008年上任大同市长后,除了对云冈石窟启动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之外,也对大同古城内的华严寺等古建筑启动了综治工程。在国家文物局紧急叫停云冈石窟综治工程的同时,也对大同华严寺、善化寺等文保单位周围的综治进行了叫停。

据太原市政府网站介绍,2008年大同市委、市政府在古城修复和保护中,对华严寺进行全面维修和周边整治,将上、下寺合为一寺,2010年9月成立大同市华严寺文物管理所,专职负责文物保护和景区开发。同时市政府在华严寺外围拆除大量与寺院环境不协调的民居,依据寺内金碑记载,在原址上依次复建了山门、钟楼、鼓楼、药师殿、弥陀殿、七间殿、文殊阁、普贤阁、藏经楼、华严宝塔等建筑,恢复了明代以前的规模宏制,使千年古寺重新绽放昔日的辉煌。

上述引起网友关注的警示碑目前位于大同市华严寺景区内。根据大同市委主办的刊物《今日大同》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该碑具体位置在“海会殿遗址的背后、普光明殿的东南草坪上”。

《环球人物》杂志2012年曾刊文《大同市长的争议人生》介绍,1982年,大同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两汉名郡、北魏京华、明清重镇,大同的历史辉煌绵延不绝,迄今已超过2300年。现今,大同还保留着大量珍贵的文化记忆,云冈石窟、华严寺、城墙等是其主要代表。

与历史记忆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大同城内城墙残破不堪,违法建筑建在城墙之上,国保文物单位陷于违建之中,古城的小巷也是脏乱差。当地人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刮;游商基本没人抓,市容基本无人夸。“2008年2月,我刚到大同的第一天,就去三道营房附近转悠,我记得很清楚,街道到处都是垃圾,污水结成了冰,冰的颜色都发黄。”耿彦波说。

进行实地调研后的耿彦波很快有了工作方向:恢复大同古城面貌,修复周长7.2公里的古城墙,把大同建设成“一轴两城、双城并美”的城市新格局。为了保持古城风格,他坚持“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

2008年5月,大同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市政府发布通告,古城保护范围内的在建工程一律停建,一些在古城墙原址上修建的房地产也被拆除。此时,耿彦波上任才刚满3个月。紧接着,他向街面上多年拆不掉的违建房开了刀。一般人都明白:能将住宅私改成门面,违章建筑压着马路红线的,都不是等闲之辈。很多干部暗示耿彦波,这些违法建筑不能拆。耿彦波却说:“谁的也不行,非拆不可。我对事不对人,它违法我才拆,其他的我不知道。”违建、临建房应声而倒,一名基层官员称,耿彦波这是犯了官场大忌。

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耿彦波曾坦言: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受不得苦,受不得委屈,怎么能做成事。我问过自己,是不是作秀?是不是想当英雄?没有。外面的人都觉得我非常激烈,充满了火药味,我都被妖魔化了。其实,我内心一直都比较平静,就像修复古城,修复华严寺,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壮举,也不觉得该引起关注。

延伸阅读

山西原副省长披露"云冈风波"细节:单霁翔连夜赶来调查 耿彦波凌晨四点等候

“这是我当副省长不久后,第一次碰到的一件十分头疼,也十分棘手的大事。头疼是因为省委书记深夜亲自打了电话,棘手是这两个人物都是有名的不好对付的人,让我这个一介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没想到这么一个天大的难题,什么工作也没有做,就圆满彻底地解决了。”

近日,2024年第4期《山西文学》刊发的山西原副省长张平文章《沉默大佛与无言口碑》引发文保圈关注。在这篇文章中,张平回顾了云冈石窟的保护与开发过程,还披露了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时任大同市长耿彦波在“云冈风波”中的往事。



图为耿彦波和单霁翔 资料图

张平回忆,“那一天记得已经很晚很晚了,大约深夜12点,突然接到了红机电话。我先是愣了一愣,紧接着吓了一跳,省委书记的嗓音。这么晚了,一定是大事!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书记严厉的声音便跟了过来:‘耿彦波在云冈石窟干什么了,你知道吗?’我正琢磨着该怎么回答,书记又来了一句:‘国家文物局单霁翔你熟吗?’”

“熟悉,政协我们在一个组。”

“那你明天一早就赶到大同去,单霁翔明天也一早到。耿彦波这些天在云冈石窟不知道都折腾了些啥,让人告到国家文物局了。”

张平表示,耿彦波市长在大同维修云冈石窟的事,他自然是知道的。但具体要把云冈石窟修复成什么样子,目前正在实施怎样的工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工程到了哪一步,自己并不是十分清楚。作为大同市长的耿彦波,既是专家,又是领导,在文物维护和修复方面,政绩卓著。王家大院、榆次老城、绵山开掘、晋祠重修、蒙山大佛,几乎都是他的杰作。这些地方至今都是旅游胜地,名闻天下。但这次不同,省委书记的电话刚放下不久,省政府秘书长,省文物局,省委办公厅的电话也都一个接一个打了过来。一个意思,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把耿彦波市长正在维修云冈石窟的行为几乎说成是“对文物的极大破坏,将会对这一历史文化遗产造成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害……”

待第二天六点多张平赶到大同时,没想到单霁翔早已在五点前就赶到了云冈石窟。

“说实话,对行政工作,自己初来乍到,完全是门外汉,面对着这样两位政界要员,问题究竟该怎么解决,心里一点儿没谱。到了大同早饭也没顾上吃,就直奔云冈石窟。”张平回忆,等在石窟大门口的大同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一见面就对他说,单霁翔和耿彦波一大早就在一起了,就他们俩,不带车,谁也不让跟,先是在沟里转,这会儿又爬到山上去了。主任看看时间,“你看你看,说是等你来了再吃早饭,可你看现在都几点了,我们都饿得前心贴后心了,他俩好像都不知道已经快到吃午饭的点了。”

利用这个空儿,大同市政府办公室主任还把单霁翔发火的来龙去脉大致给他讲了讲。



如今的云冈石窟周边环境

张平在文章中谈到,当时的大同,一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二是由于处处蓄水截流,三是受困于云冈四周诸多煤矿的开采,早已是水源枯竭,河流干涸。经年尘土飞扬,风沙遍野,特别是煤矿开采和二氧化硫造成的空气污染以及酸雨侵蚀,对云冈石窟的维护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仅仅几十年,当初石窟外壁星罗密布的万千石佛,当时已经所见无几。

耿彦波当了大同市长,第一件事就是对云冈石窟这座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的全方位的维护和修复。关闭迁移数十座煤矿,恢复生态,改道云冈石窟上方的运煤公路,封闭云冈四周山岭,截断私自偷观石窟所有的人行通道。还有一个重要举措,在石窟前沿的山沟和石窟四周的区域蓄水筑池,要把云冈石窟还原为一个洁净而又湿润的区域小气候。

“当时单霁翔局长最为担心的恰恰就在这里,因为在告状信里面,也不乏一些专家的声音。如果把云冈石窟放置在一个潮湿的环境里,必然会对云冈石窟造成更大的侵蚀和破坏。”张平文章称,耿彦波当时带着单霁翔,其实就是一次现场解说,把当年流经云冈这一带的水道和池塘一一指说给局长。今天看来,这是一个真正的大手笔,连冯骥才也说,耿彦波这个举措,应该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云冈石窟的维护问题。但这一系列举措,也极大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检举揭发和告状信,就有了单霁翔雷霆震怒,严厉批示,连夜赶来调查,就有了省委书记半夜电话,让耿彦波凌晨四点就等在这里的文物事件。

张平认为,耿彦波毫无私心,集思广益,认真调研,货真价实地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耿彦波十分幸运,云冈石窟也同样十分幸运的是,碰到了一个在工作上格外较真,对文物保护举措十分务实从善如流的单霁翔,居然连夜亲自赶到云冈石窟,非要把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明明白白。而且对就对,错就是错,有了偏差,立刻予以纠正。如果换作另外一种性情的领导,作一个严厉的批示,也就完事了,至于工程对不对,有没有问题,那就再也不会过问了,这样一来,那耿彦波的这个黑锅可就不知道要背多久了,云冈石窟这个维护工程也不知要拖到哪年哪月了。



图为云冈石窟大佛

张平还提到,那天等大家看到单霁翔、耿彦波两个从山头上走下来时,所有的人都有些发懵。他们俩一路比比划划,滔滔不绝,情绪热烈,言谈不休,都已经好几个小时了,依旧毫无倦意。那模样,就好像两个好朋友,很多年没见面了一样。“直看得我两眼发愣,什么叫惺惺惜惺惺,眼前就是。我猜想当时他们之间肯定有过一番激烈的争执和交锋,当然也会有各执一词的诉说和辩解。但最终是怎么说服了对方,怎么感染了对方,那就不得而知了。”

根据张平的回忆,那天吃午饭时,单霁翔说,“我回去就写报告,如何保护文物,大同就是一个标杆,云冈石窟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耿彦波一副十分谦虚的样子,“局长指出了很多问题,做了很多指示,我们一定认真改正,认真完成。”

张平还提起,单霁翔到云冈石窟的那一年秋天,冯骥才和韩美林也来到了云冈石窟。听到单霁翔和耿彦波的事情,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张平你一定要把这件事写出来,国家有这样的干部,才是老百姓的福气。那天他们到了云冈石窟,在景点办事处,两位大家又写又画,劳累了几乎一上午。冯骥才一脸赤诚,画了好几张大画;韩美林挥笔如飞,写了差不多两百幅大字。两个人这么慷慨大方,就一个意思,你耿彦波当市长不易,为了修复文物古迹,处处求人,处处说好话,用我们这些字画,作为礼物送给他们,肯定让你求人办事能更容易一些。

张平写道,之后每当听到单霁翔、耿彦波的消息时,他总是止不住就想起了冯骥才那句话,国家有这样的干部,才是老百姓的福气。国家有这样的干部,更是中国文化的福气。

张平历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曾在2008年至2013年担任山西省副省长。

公开报道显示,2009年8月,科技日报曝光的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被国家文物局紧急叫停。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8月20日晚在北京约见了时任山西省文物局局长施联秀和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召开调查处理专题会议,确认该工程违法,并代表国家文物局党组传达了处理意见。

国家文物局调查组认为,人工湖、仿古商业一条街、窟前道路和广场等项目均在云冈石窟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未依法履行审批程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属于违法建设工程。专家认为,该工程影响了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人工湖的修建将对文物本体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性质恶劣。

当时,国家文物局要求,立即停止大同云冈石窟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所有违法建设行为。停工期间,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全部撤出施工场地。大同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并落实文物本体安全的措施,确保文物本体安全、游客安全和云冈石窟正常开放。大同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尽快履行《云冈石窟保护总体规划》的报批手续。山西省文物行政部门和大同市人民政府要组织专家,对违法工程给文物及其背景环境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进行评估,听取专家对整改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并上报整改方案。同时,国家文物局要求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当时,大同市市长耿彦波解释说,这个工程是2009年省政府重点工程,虽然没有报国家文物局批准,但已经上报了省政府,而且还获得了山西省政府7000万元的可持续发展基金。“这个工程投资较大,老百姓拆迁很多,要尽快处理好停工和整治的关系。”但他表示,将不折不扣落实国家文物局意见,使云冈石窟大景区的整治更好更科学。

耿彦波后来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也提起,云冈的事,我们确实有些问题,比如程序上不对。“我让新闻单位一定要把这个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将来在云冈的历史上可以留一笔,没有风波就没有故事。任何历史都是财富,‘云冈风波’给了我很深刻的教育和启示。”

“云冈风波”之后的2010年5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来到大同市考察调研。

据大同当地媒体报道,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给单霁翔留下深刻印象,他指出,云冈周边拆除了大量的不协调建筑,改善了当地民众的居住条件,整个工程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对于进入景区的游人来讲,他们参观的环境、购物的环境、休息的环境以及获取多样化知识的环境都会有所改善提升。对整个城市经济来说也是不可低估的。他还就云冈石窟保护涉及到的窟檐研究、防止风化等部分问题提出了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