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家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业务被迫外包,中企在印度遭遇了什么

时间:2024-02-23人气:作者: 佚名

业务被迫外包,中企在印度遭遇了什么

本报记者 苑基荣 陈子帅

“在中国企业拒绝将其供应链和生产活动开放给印度公司后,中国公司最终决定将制造业务外包给印度公司。”《印度时报》21日报道称,这是印度政府持续推动的结果,被看作本地制造商的“巨大胜利”。那么,将制造业务外包是中企的自愿选择吗?印度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怎样角色?中企目前在印度的经营状况又如何?《环球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在印中国公司。


图为印度的工厂流水线

自主选择还是迫于压力?

《印度时报》称,印度大部分智能手机制造商在获得“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的奖励后迫切需要制造合同。PLI是莫迪政府为实现工业化、扩大出口和就业推出的政策,对手机、医药等特定行业的制造商提供财政激励。

消息人士称,印度本土电子产品制造商迪克森科技和卡邦公司是从中国公司获得新业务的领先者。迪克森已从中国手机企业OPPO获得一大笔手机制造订单。OPPO的一个“原始设计制造商”(ODM)每月与迪克森合作的手机订单规模约为50万-60万台。迪克森还从小米手中赢得了一大笔制造智能手机的订单。另一家印度电子制造商Optiemus还与小米公司签订了独家合作协议,生产音频产品。

报道称,印度政府在发现中国公司还没有准备好向印度企业开放供应链后介入此事,这些中国公司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三星和苹果占据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约25%的份额,其他大部分市场被中国品牌占据。“由于三星进入印度市场较早,并通过自有工厂生产运营。对于有进取心的印度公司来说,只能通过与中国品牌合作。我们希望有更多中国公司为印度企业提供技术和生产机会。”一名政府官员称。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南亚问题专家龙兴春表示,如果这是企业自主选择的商业模式,那没有问题。但目前来看这显然出自印度政府的背后干涉和施压,缺乏正当性,而这也是印度政府的一贯做法。

“一些在印中国大型手机厂如今一个中国员工都没有”

台湾《电子时报》20日报道称,近年,随着印度政府不断加强对中国大陆实体和公民的审查,中企在印投资大幅下降。分析人士称,中企迫于印度政府压力不得不与已申请PLI的印企合作。

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发生后,印度对在印中企采取一系列不友好政策,2023年以来更是变本加厉,企图直接插手中国企业的经营,强迫中国企业将制造业务外包给印度公司。

印度《经济时报》去年6月曾报道称,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与多家在印度经营的中国手机企业召开了会议,包括小米、OPPO、vivo等公司,要求这些公司任命印度籍人士担任印度分公司或者合资企业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等职位。 印度政府还给中企设置了严苛规定,包括印度资本必须持股超51%;CEO、CFO等重要职务必须由印度人担任;供应商必须是指定的印度企业;分销商也必须是印度本地企业。有分析称,这些规定使中企在印度市场的处境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可以用“竹篮打水一场空”来形容中企的遭遇。

印度《商业旗帜报》此前披露,莫迪政府去年曾要求业界提供一份名单,内容涉及愿意将产能转移至印度并愿意与印企建立合资企业的中国供应商。一名在印中国企业的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亲眼看到过这份名单的电子版。

这名负责人还表示,印度政府早就要求中企把制造业务外包给本土公司,他们想要深度嵌入中国手机产业链,在印度政府的打压下,一些在印中国大型手机厂如今一个中国员工都没有,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员工全部是印度人。有些企业的中国员工不敢参与生产,害怕受到审查。“一些企业被迫停工一两年,还有的彻底破产。原来在北方邦诺伊达工业区有很多中国手机工厂,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做不下去了。”他还估计,中资面板企业被罚款的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环球时报》记者还联系了OPPO和小米印度公司相关负责人,不过由于担心话题敏感,他们未接受采访。

龙兴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小米在印度的手机很多都是交给印度工厂代工的,以轻资产的方式降低风险。雇用和管理众多印度工人太麻烦、风险太大。“企业身在屋檐下,有时不得不低头,只能通过提高质量要求和压低价格做技术性抵抗。”

中企的遭遇不是孤例

22日,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谢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度这种做法兼具贸易保护主义和打压中国企业与投资的目的。印度政府此前招商引资会加入技术转让条款,但遭到外资企业的抵制。如今印政府改变做法,先通过PLI计划吸引外资,这些外资一旦进入印度市场就丧失谈判能力,印度政府往往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推动企业将生产工艺和技术引入印度。此时这些企业就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如不配合印度政府,不仅将已经培育的市场拱手让人,前期的投入也将化为乌有。一些企业的例子还表明,即使配合印度政府,赚取的利润也无法汇回国内,难以用于国际投资。

中国企业的遭遇不是孤例。谢超提醒说,印度政府这种“杀猪盘”的操作,对其他跨国公司来说也值得警惕。其他与印度关系密切的国家,一旦在特定领域没有配合印度政府,其在印度的企业也随时可能成为受打压的对象。

一名中资包装企业的负责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的企业也经受了印方各种刁难,但由于规模较小,受关注度较小,目前基本能维持正常经营,不过现在企业运营都是由印度人负责。他表示,“印度自我保护意识太强,应该用开放的眼光看中国,不应该用政治手段干预市场,应该让拥有近30亿人口的两个市场相互支持,自由往来。”

延伸阅读:

媒体:中企员工印度受审现离奇一幕 真当中企是软柿子啊



印度总理莫迪(资料图)

真是很离奇,看到外媒报道的这个法庭细节,感觉有点难以置信。

12月26日,中国手机企业vivo印度公司被抓的三名高管,被带到新德里法院受审。

三人分别是临时首席执行官(CEO)洪旭权(音译,Hong Xuquan)、首席财务官(CFO)哈林德·达希亚(Harinder Dahiya)和顾问赫曼特·穆贾尔(Hemant Munjal)。

罪名是什么?

洗钱!

真的是洗钱吗?

我看到,路透社之前就忍不住说了一个大背景,“在2020年发生致命的边境冲突后,印度加强了对中国企业和投资的审查。”

反正,对于中国企业,洗钱就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面装。你不赚钱还行,你赚钱了,还想把钱从印度拿走,没那么简单!

也不仅仅是vivo,此前,印度小米公司就遭到印度执法机构搜查,还被冻结了555.1亿卢比(约合48亿元人民币)资金,这相当于印度小米去年净利润的57%。

辛辛苦苦一整年,最后不仅钱没拿到,还可能面临罚款等惩罚。

vivo的遭遇更惨,不仅钱被冻结,而且企业领导还被一锅端了,被抓的有中国公民,也有印度籍高管。

接下来,就是法庭会怎么判?

看外媒的报道,在12月26日的法庭上,“控辩双方的律师,在法官面前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激烈辩论”。

其中,有一个细节,“在双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的时候”,检方突然向法官提交了一个密封的信封,并要求法官只能自己看里面的报告,然后就拘留期限问题做出裁决。

法庭上还有这样的操作?

辩护方律师当场强烈反对,认为检方这样做,实在是有悖常理。

法官也询问:为什么要密封?

检方的回答是,案件很敏感,还涉及外国因素。

言外之意,印度执法部门也知道,这与中国有关,所以特意准备了一些“黑材料”。



vivo不仅钱被印度冻结,而且企业领导还被一锅端(漫画示意图)

真假我们不知道,但围绕着这份所谓的黑材料,控辩双方又争论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印度女法官表示:她将在休庭时看这份报告,然后决定是否能跟辩护方分享。

中间休庭15分钟,女法官看完后决定,辩护方律师也可以得到报告的复印件,但这个决定遭到检方的强烈反对。但女法官驳回了反对意见,下令给被告提供复印件。

但印度检方随后又提出两个要求。

第一个要求,信封里还有一份敏感信息的U盘,辩护方律师不能看。

法官同意了。

第二个要求,文字材料,辩护方只能看部分,而不是整个报告。

这又遭到辩护方律师的强烈反对。

最终,法官决定,对三人的羁押期再延长两天,至于这份所谓的报告,辩护双方都要保守机密,任何一方都不得在公共场合讨论里面的内容。

很离奇吧。

离奇的案件,离奇的剧情,不排除最后离奇的判决。

外媒注意到,在被告洪旭权进入法庭前,一位被认为是中国大使馆的外交官,与他单独进行了交谈,“为他提供领事咨询”。

此前一天(12月25日),外交部记者会,有这样一则问答。

记者:据报道,两名中国vivo公司印度分公司员工遭印度执法当局逮捕,将于26日出庭受审。vivo印度公司回应称对印方最新的逮捕行动“深感震惊”,最近的逮捕行动表明,(印方针对vivo的)骚扰行为仍在继续,这给整个行业带来不确定性,将坚决利用一切法律途径来解决和挑战这些指控。此前,也有消息称中兴印度公司中方员工由于无法获得签证或者签证延期许可,即将全部被迫离开印度。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毛宁:我们正密切关注上述情况。中国政府坚定支持中国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敦促印方充分认识中印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国驻印度使领馆将继续依法依规为所涉中国公民提供领事保护与协助。

现在看来。

1,不是两人被逮捕,而是三人,还包括中国籍的临时CEO。

2,遇到麻烦的也不仅仅是vivo,还有中兴,因为印度不给也不续签证,全部中方员工即将被迫离开。

3,中方应该也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最后,怎么看?

印度的事情,前几天已经说了不少,继续简单三点吧。

第一,印度下手很有一套。

扣押小米的资金,抓vivo的高管,法庭上提供密封黑材料,收拾起人来,印度确实很有一套。

手机搞不过中国企业,但你们在印度赚的钱,别想着拿走,洗钱罪名了解下。

不得不说,vivo,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英媒称印度政府在运用多种工具,使中企在印度的生存变得困难或不可能(漫画示意图)

第二,印度更有小九九。

还是引用英国《经济学人》今年的一篇文章,里面有几段,说得就很直白。

印度政府在运用多种工具,使中国企业在印度的生存变得困难或不可能。其中一个是完全禁止中国产品,这常常以与国家安全有关为由。

关税是另一种流行策略。2018年,为了扭转印度手机组装掌握在中国竞争对手手中的局面,印度政府对进口设备征收20%的关税。

有时印度政府会避免采取禁令和关税之类的官方行动,转而采取更微妙的行动。一个常见的做法是引入摩擦。印度的繁文缛节使官员很容易对不喜欢的企业找茬儿……

请注意,这都是《经济学人》说的,不是我说的。

第三,中企,在印度要小心啊。

确实要小心再小心,钱赚到了拿不出来,这是一件头疼事;钱拿不出来人还进去了,这更是一件头疼事。

如果这样,去印度干什么呢?

当然,对印度来说,你这样搞,离奇事件一桩又一桩,搞得“外资坟场”世界知名,对印度又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世界,执迷不悟,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

而印度还执迷不悟地不断骚扰中国企业,真是当中国企业是软柿子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