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家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鹅腿阿姨”停烤了 烤鹅腿的做法 烤箱

时间:2023-12-03人气:作者: 佚名

“鹅腿阿姨”停烤了 烤鹅腿的做法 烤箱

“鹅腿阿姨”停烤了。

11月29日的一则视频中,“鹅腿阿姨”几度哽咽,表示压力太大了,这两天不敢干活了。

她并不清楚自己怎么就火了,突然间,流量从四面八方涌来。她烤的鹅腿和她本人,一度登顶微博热搜。

网友为此事件起了各种名字:《六大名校围攻清华顶》《没有一只鹅能走出北京》《卖鹅阿姨再爱我一次》《重生之百万富翁卖鹅腿那些年》。

11月28日晚,中国新闻周刊在北京大学西南门见到了“鹅腿阿姨”。她原名陈秀凤,系一名北漂。尽管是采用线上预订,线下交货的模式,但在现场,陈秀凤的电瓶车被围成一圈,有学生三天前付了款,刚刚领到鹅腿。

这个被认为吃到了“时代红利”的小生意人,对于周遭的媒体、镜头,表现得很不适应,甚至有些抗拒。

“关注我没有意义。”“鹅腿阿姨”说。



早早在北京大学西南门等候的人群。拍摄/陈威敬

20分钟,鹅腿“抢空”

“实在抱歉,对不起,这几天都不做,太乱了,没有取鹅腿的同学请说一下哈,我给你们退鹅腿钱。”

经过11月28日晚的乱象之后,陈秀凤决定暂停几天烤鹅腿生意。她对媒体表示,现在正在附近找出租房,希望以后能够租一个小门面房。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因为鹅腿每天只有两百个左右,同学们需要先在“鹅腿阿姨”的群内接龙预订。目前,“鹅腿群”有几十个,面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的学生,其中不少已经500人满员,一个群只能预订鹅腿20个。群里订购后,阿姨每晚9点左右到校门口送货。

“鹅腿分辣的和不辣,目前给北大学生的价格是15元一个,其他学校因为路远些,卖16元一个。”陈秀凤说。

中国新闻周刊在现场看到,“等待鹅腿”的场面火爆。距离晚9点还有15分钟,已经有百号人聚集在门口处,除北大的学生外,还有外校的学生以及一些媒体记者、直播的自媒体人。

11月的北京,气温已经骤降。许多学生穿着羽绒服,但仿佛感觉不到寒冷。“掐秒转账,只要阿姨领了就行”,一名北大学生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此次前来也是为了“尝尝鲜”。在校园里,鹅腿甚至有些像“稀缺物资”,成了学生们之间社交的“硬通货”。

晚9点左右,陈秀凤独自骑着电瓶车准时亮相。她身着红色羽绒服,戴着口罩,头盔也还没来得及摘。人群连挤带跑围到她身边。“不要推了,我要倒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揭开泡沫箱的盖子,里面满满都是纸袋分装好的烤鹅腿。“阿姨,我要一个辣的”“阿姨,四个不辣的”。



被人群“包围”的陈秀凤。拍摄/陈威敬

一秒钟好几声“阿姨”,陈秀凤应接不暇,分发鹅腿的过程也不得不在慌乱中进行。同学们出示转账记录,但她根本来不及看。其间,有疑似黄牛的人想要代购多个鹅腿,但遭到拒绝,“人家学生都吃不上”。

短短20分钟,鹅腿就派完了,但陆续还有前来领取的人。陈秀凤只能让他们在群里提醒自己,然后退款。她向中国新闻周刊提到,“账是肯定会对不上的”。

不过,学生们均表示理解,场面也很和谐。一些学生还帮她出谋划策,希望优化交易流程。

现场一位从广东来的学生,请求阿姨“南下”,参加一个跨高校的校园活动,让更多学子能尝到鹅腿。“学校会请一些当地的其他美食,比如广东烧鹅,让各地美食能够交流,也让南方的同学品尝到北方的美食”,该同学向中国新闻周刊提到。

陈秀凤没有回应。



陈秀凤的电瓶车上载有4个保温箱。拍摄/陈威敬

不想当网红

“鹅腿阿姨”事件的起因是原本在人大、北大卖烤鹅腿的陈秀凤,近期去清华送预订的鹅腿了。因为阿姨被“拐走”,北大、人大的学生们坐不住了,纷纷在群里声讨起了清华。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场“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的“都市情感故事”。因为每天只去一所学校,阿姨的到来也被一些学生幽默地称为“宠幸”。

她以一己之力带火了“烤鹅腿”这一美食。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食堂纷纷“申请出战”,并且战绩颇丰。

陈秀凤甚至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同人文《大学卖鹅腿,我被清北抢疯了》:十年后,她在街上被混混掀了摊子。一个路过此地的总裁默默打开人大校友群,缓缓打出,是时候出手了。

破圈走红后,陈秀凤夫妻每天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她今年54岁,是连云港市赣榆区人。夫妻二人来北京已有20多年了,之前还卖过盒饭、水果、烧烤。

2018年,夫妻俩开始研究烤鹅腿的配方,最初在北大西南门外售卖。按照他们的说法,所有鹅腿均系亲自清洗、腌制、烤制。“鹅腿阿姨”和爱人的双手关节甚至都已经有一些变形。每天早上6点多开始收拾,一直忙到深夜。

靠着多年北漂挣来的钱,他们养育着在老家读书的孩子。今年,他们的儿子也将大学毕业。这对日子过得平凡而有盼头的夫妻,正如陈秀凤回应媒体时说的,“没想过做网红,我们都是普通人,平平淡淡过日子就好”。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在生活之外的一些社交平台上“火”了。什么是“热搜”,怎么会有媒体来采访我们?夫妻二人不太会用手机,好些微信群都是学生帮忙组织的。

陈秀凤看上去有些寡言少语,类似的回应她曾多次强调。面对直播镜头时,陈秀凤表现得很拘谨,只想从人群中“突围”离开,“还是多关心些国家大事,关注我没有意义”。

用美食构建校园回忆

有媒体评论,“鹅腿阿姨”走红背后,是大学生对社会连结的渴望。由美食所构建的校园回忆,总是特别温暖而深刻。

像“鹅腿阿姨”这样的小吃摊贩,原来很多高校门口都存在。XX阿姨,原本也不过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生意名片。

在“鹅腿阿姨”走红后,不少毕业多年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回忆起自己求学时在学校附近制作料理的阿姨、大叔,传媒大学曾经的那条西街、武大校外的三环热干面、厦大附近的阿姨麻辣烫……

就像有媒体说的那样,鹅腿之所以如此受到热捧,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味,更是因为它所带来的幸福的确定性。只需要付出在寒风中排队等待的时间,就可以吃到热腾腾美味的鹅腿。

这种确定的幸福感,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满足,更令步入社会的人们产生羡慕。这也就不难理解,很多毕业多年的人,会跋山涉水回到母校周边,就为了一顿麻辣烫或是几个串串。或许学校都进不去了,那些校外的回忆却都还在。

陈秀凤想不到这些,只是简简单单、货真价实地制作她的食物,然后遵照约定,按时送到每一个购买的学生手中,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慰藉了多少人,也不会明白,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言出必行又能产生哪些教育意义。

陈秀凤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只想简简单单给学生做他们爱吃的东西。”

作者:陈威敬

编辑:胡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