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家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拜登与朔尔茨在白宫举行闭门会谈(拜登被晾白宫门外)

时间:2023-03-04人气:作者: 佚名

拜登与朔尔茨在白宫举行闭门会谈(拜登被晾白宫门外)

参考消息网3月4日报道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总统拜登与德国总理朔尔茨3日共同宣布:两国在有关俄乌问题上持续对俄施压方面将保持“步调一致”,之后双方在白宫总统办公室举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私人会晤。



德国总理朔尔茨(前排右一)

报道称,即使双方的高级顾问也未参加会谈。会晤结束时,拜登和朔尔茨穿过大厅,来到了美德官员聚集一堂的罗斯福室。一位要求不披露姓名的政府高官透露了此次闭门会谈的情况。他介绍,在会谈中,拜登打趣说,两位领导人已自行解决了世界所有问题。

据报道,白宫未说双方是否达成了协议或制定了计划。官方会议通稿也几乎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只说两位领导人讨论了冲突问题,并就“其他全球问题交换了意见”。

报道指出,此次会晤恰逢俄乌冲突敏感时刻。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在备战春季攻势,这意味着西方源源不断提供武器对基辅取得战场上的胜利至关重要。

朔尔茨3日在简短的公开讲话中表示,“只要需要”,西方盟友会一直支持乌克兰。他说:“由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严重威胁到和平,因此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年。”


美国总统拜登

拜登感谢德国提供的“至关重要的军事支持”。他说:“我要说,除了军事支持,你们给予乌克兰的道义支持也具有深远意义。”

拜登说:“我们步调一致,共同努力,向乌克兰提供至关重要的安全援助。”朔尔茨也称美国与德国的努力是“步调一致”的。

据报道,双方会晤伊始,白宫就宣布美国将追加4亿美元援助。

报道指出,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去年前往华盛顿的正式访问不同,此次访问没有举行盛大的仪式。朔尔茨此行未按惯例举行记者招待会,让两国记者向两位领导人提问。

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发言人约翰·柯比称此次访问是“两位领导人之间名副其实的工作访问”。(编译/郑国仪)

延伸阅读

美德起争执,德总理访美讨说法?德国逐渐愤怒了

近日,美国和德国已经开始明争暗斗,在援乌问题上,两国甚至上演了一出“甩锅”戏码。在这样尴尬的气氛中,德国总理朔尔茨开启了他自乌克兰危机以来的首次访美行程。


德国总理朔尔茨

据报道,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近日表示,美国之所以向乌克兰提供“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完全是迫于德国的压力。

沙利文称,美式坦克在乌克兰战场上作用有限,而德国的“豹”式坦克才能真正地帮助乌军,“但德方表示,除非美国同意提供‘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否则德国就不会提供‘豹’式坦克”。

然而德国政府驳斥了美方的说法,“德国政府从未就向乌克兰提供坦克一事向美国政府施压”,德国总理朔尔茨也没有给“向乌克兰提供坦克”加上先决条件。显然,德美双方的分歧正在加深。

对于此事,不少德国网友感到愤怒,有人认为美国的表态是企图将德国拖入冲突的漩涡,进而让整个欧洲陷入危机之中,同时,冲突的延展将导致欧洲企业的大量搬迁,进而掏空欧洲实业早已受损的繁荣。意识到危机的德国人呼吁,应尽快促使俄乌进行谈判。

不仅如此,美国早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将进一步掏空欧洲企业。这项法案通过向美国本土产业提供大量补贴和优惠政策,让欧洲国家的优惠政策相形见绌,进而吸引更多企业在美国本土投产。

欧洲经济在经受乌克兰危机的冲击后,已经变得十分脆弱,在基于“共同的价值观”下,西方已经放弃了廉价的俄罗斯能源,而对于“北溪”天然气管道遇袭事件,欧洲国家继续保持沉默,若再遭遇美国的“洗劫”,形势将达到前所未有的严峻程度。


“北溪”天然气管道

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就此问题赴美寻求解决方案,结果美方敷衍了事,最后不了了之。作为欧洲的“老大哥”,德国总理朔尔茨前往美国“讨要说法”也是迫不得已,甚至有德国政客呼吁朔尔茨在此次访美行程中质询美方“北溪事件”的真相。这也表明,部分德国政客已经无法继续忍受“为美国利益付出代价”的做法。

尽管德国总理访美是一件大事,不过早已了解其来意的美方并不见得会让德国“占便宜”。即便已经有美国知名记者曝出“是拜登政府破坏了北溪”,国际社会呼吁彻查的声音也越来越多,然而美国政府仍旧以冷处理为主,更不用说德方的质问能有什么作用了。

据报道,朔尔茨将于当地时间3日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不过据美方高级官员的说法,两人的会谈将主要集中讨论乌克兰问题,与德方预想中的“寻求解决欧洲危机”出入很大。


朔尔茨与拜登会晤

美媒称,预计两人还将一起探讨所谓的“中国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武器”问题,不过朔尔茨在出发当天就已经为此向美国讨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利用你在莫斯科的影响力推动俄罗斯撤军”。

即便如此,在美国这一轮的“供武”谣言攻势中,响应的西方国家在数量上依旧不比以往,甚至出现一部分美国传统盟友发出相反的论调,包括乌克兰。或许是考虑到“如果跟风‘做实’美方的谣言”,最后导致中国真的供武,那事情就闹大了。不过很明显,美方却完全没有表现出这方面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