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家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中国留学生遭拒签,美驻华大使答非所问

时间:2023-01-11人气:作者: 未知

中国留学生遭拒签,美驻华大使答非所问

导读

2020年5月以来,上千名计划赴美深造的中国留学生,被美国政府以“防间谍”为由拒之门外。虽然遭到中美各界人士的口诛笔伐,美国政府并未撤销10043号总统令。

该禁令只是美国炮制“中国威胁论”带来的恶果之一,“中国威胁论”到底是怎么炮制出来的?又是怎么样影响着两国人文交流的方方面面?美国为什么担心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 推出三集系列片《被误解的崛起》,为您震撼起底。今天播出第一集《骑龙难下》。

“为什么别人都行,我们就不行?”

2022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和平论坛上,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记者就中国留学生无故被美拒签向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R. Nicholas Burns)提问:


Every year around 3,000 to 5,000 Chinese students are denied visas under the Proclamation 10043. Do you think Chinese students are spies and do you think denying visas to these students will prevent espionage? 每年有3000至5000名中国学生由于10043号总统令被拒签,您认为中国学生是间谍吗?拒签这些学生可以防间谍吗?


美国大使分享了自己过去13年在哈佛大学授课的经历,并强调自己教过很多中国学生,中美人民也需要继续保持交流、彼此学习。但是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大使却面露尴尬神情,不断重复外交辞令。


We do have our law. And our law says if you lie on your visa application about your link professionally to an intelligence or military organization, you shall be turned down. 我们也有自己的法律,美国法律规定,如果你在签证申请中撒谎,没有如实申报你与情报机构或军事机构之间的专业联系,你的签证申请会被拒绝。

受访留学生告诉起底工作室,绝大部分被拒签的学生并没有像美国大使所说的那样在签证材料上撒谎。


中国留学生看完美国大使的回答后,认为其表态是极其虚伪的。受禁令影响的刘正在接受采访时说:


This is such a cliche by the Americans. They say one thing and do another. 这其实是一个很美国化的表态。就是它说的跟它做的基本是不一样的。

刘正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是受到10043号总统令影响的大学生之一,他所在的北邮也长期受到美国的签证歧视。当他毕业时,如果一切顺利,他此刻已身在美国大学校园里攻读博士学位了。现实却相反,2020年就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他,因签证被拒,不得不放弃留学深造,提前就业。


与刘正有着相似命运的中国学子还有很多。近年来,数以千计的中国学生尽管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仍被美国政府拒之门外。他们出身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不同,但都被美国政府以“防间谍”为由拒签。年轻学子们成为了地缘政治博弈中不幸遭殃的棋子。


什么是10043号总统令?

10043号总统令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2020年6月签署,它以国家安全为名,禁止特定学生和学者获得签证。

有七所大学受影响最严重,它们是被称作“国防七子”的北航、北理、哈工程、西北工大、哈工大、南航、南理工

这份大学名单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澳大利亚政策研究所ASPI编撰的报告,报告称中国留学生可能会在美国境内进行一些间谍活动,但却缺乏确凿证据支撑。

10043号总统令签署后,中国留学生赴美的人数有所减少。但是在美国的所有国际学生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数目仍然超过世界上所有其它国家。

在采访中,刘正表达了他朴素纯粹的求学愿望:


“I majored in loT Engineering in my undergrad, learning how to control home appliances through an Android device, for example. This is a very pragmatic program and mostly applied to civilian use. However, my visa was still denied. I feel like it’s not fair. Why do they grant others’ visas but not ours?” “我的专业是研究如何去用一个安卓终端去控制一下我家里的电器,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也是非常民用的东西,但即使这样,我还是被拒了。就感觉挺委屈的,为什么别人都行,我们就不行?”


每年大概有3000-5000名理工科的学生因为该歧视性的禁令被美国政府拒签,这些受到禁令影响的学生组建了一个网站,在网上发起了众筹,准备起诉美国政府。截至发稿时,他们已经向美国法院正式提起诉讼,准备起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政府官员,目前诉讼正在进行中。

“我没有被中国共产党收买”

算上今年,这已经是杰瑞·格雷 (Jerry Grey)在中国的第18个年头了。2004年,他在这里遇见了自己的妻子梁钰华,夫妻俩还曾骑行环绕大半个中国。


和其他在中国旅居的外国博主一样,这些年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大量关于中国的亲身见闻,但因其发出了与主流西方媒体不同的声音,而被称为“中国共产党的托”。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西方新闻与流行文化中被塑造得愈发猖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并不了解,试图用他们想象的“赤色恐怖”来描绘中国共产党。杰瑞·格雷认为这和自己看到的真实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


“I support it because I've seen the results. I support it because I know what happened. When I first came to China, there were problems. There was corruption, and there was wastage, and there was inefficiencies. There's still some inefficiencies in China. It’s not perfect. But on every measurable metric that you can think of — health, education, crime, wealth, economy, inflation, every measurable metric that is possible for anybody to think of, that is a positive measurement of lifestyle, China is improving in every respect.” “我支持中国共产党是因为看到了他们的成果,因为我了解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当我初到中国时,这里存在着诸如腐败、铺张浪费、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今中国依然不够完美,但是无论你从哪个维度来衡量——医疗、教育、犯罪率、收入水平、经济发展、通胀率,从我们能想到的所有可以衡量的、与生活相关的各个正面维度来看,中国正在全方位地进步。”


对于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分享了他自己担任驻华大使时和西方媒体记者打交道的经历:


"Our problem is if we write a favorable story about China, it gets put on page 26 of the newspaper, or it's not covered at all. But if I talk about Chinese dissidents, or Chinese human rights abuses, then I get front page coverage." “问题在于如果我们要写一篇关于中国的正面报道,它可能会被排在报纸的第26版,或者干脆不被发表出来,但如果我大肆谈论中国异见人士,或者所谓的人权滥用,我就能登上头版头条。”


英国前议员、电视节目主持人乔治·加洛韦 (George Galloway)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西方推动“中国威胁论”的叙事,全是来自美国的指令。


“The majority media echoes the prio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at the media has grown into full anti-Chinese mode.” “绝大多数西方媒体响应着美国号召,拼尽全力抹黑中国,这是美国下发的号令。”


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驻北京分社社长吉米·弗洛科鲁兹 (Jaime FlorCruz) 在中国生活超过了30年。他在采访中将中国比作一幅马赛克作品,在他看来,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仅靠一篇报道或者一家媒体无法捕捉到中国社会的多面性。


由此可见,西方的“新闻自由”虽然是被所谓自由的市场力量所推动,但其最终呈现出的对另一个国家的看法,早已扭曲变形。对外界来说,这只是美国为遏制中国和平崛起,在公众舆论中炮制中国具有侵略性的伎俩之一。

在美国的号召之下,越来越多的西方媒体纷纷响应,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中国成为美国迫近的威胁”这个说法已成为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的主要论调。

“有规则的竞争”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提及中美关系时,提到“消极合作”这个概念。“消极合作”就跟拳击比赛一样,是有规则的竞争。中美双方可以充分竞争,但同时也有规则保障,降低双边军事冲突发生的危险性。谈及中美前景,阎学通说道:


“It's impossible to change China according to America's will and plan. US even cannot change Afghanistan according to their plan. They cannot change Cuba according to their will. They cannot change Korea. Most of countries cannot be changed according to America's ideas. So how can they change China according to their ideas?” “中国不会因为美国的意志或计划改变自己的发展路线。美国甚至都没办法按照自己的计划改变阿富汗,也未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古巴或者朝鲜。美国无法随心所欲改造多数国家,所以他们又如何出于自己的意愿改变中国呢?”


美国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 (Daniel Russell)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其职业生涯中,他已经习惯了中美关系的起起伏伏,双方有时关系紧张,有时交往密切。但如今双方的关系更像是一个螺旋——一个加速向下的螺旋,这也使得中美关系愈发难以改善。


“We have to be smart enough to figure out a way, not just to debate, not just to send messages, not just to present the other side with lists and demands, but genuinely to explore, to listen, to engage, and to find ways to reconcile our competing interests, and least to prevent conflict and crisis.” “我们必须足够聪明,找到一种方法,这不只是争论或是单方面陈述信息,或者给对方提出清单,我们需要真诚地相互交流、倾听,进行互动,想办法调和中美之间的不同利益,至少要避免冲突和危机发生。”


在西方媒体和流行文化里,美国正一步步将中国塑造成有待驯服的恶龙形象,但事实上这个迷思同时也会束缚住美国自身。无论是渴望重新踏上求学之旅的中国学生,还是用事实讲述中国故事的外国友人——中西方人民对于彼此间和平交流的期盼始终没有改变。

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中国作为全球大国之一,其和平崛起不应被视作威胁,“修昔底德陷阱”也并非是理解中美关系的唯一答案。大国之间应找到和平共处的办法,而这需要真诚的聆听与积极的探索。

中国的留学生被污名化,中美之间的人文交流被无端阻挠。中美之间最为关键的经济交流能在贸易战之后重新架起桥梁吗?中美之间的经济互动究竟是会成为双方合作的支点,还是两国争论的新焦点?起底工作室将在下一集中探索答案。


出品人 曲莹璞

总监制 王浩 孙尚武

监制 柯荣谊

美国统筹 纪涛 常君

统筹 何娜

制片人 黄恬恬 张少伟

记者 孟哲 徐潘依如 马振寰

运营宣发 周星佐 侯俊杰 商桢 高亚美

研究支持 国际传播发展研究中心 沈斌 张睿 刘亚奇

编导 林宸西 温曼琪 黄士承 张睿思

棚拍导演 王姿懿

棚拍美术 兰丹青

文稿撰写 徐潘依如 欧文

摄影 叶晓林 林鹏 杜禹甫 裴亚雷 陈利鹏

剪辑 温曼琪 黄士承 张睿思 徐金鹏

动画包装 徐金鹏 辛时雨

音编 张托夫

执行制片 张雅娟 宋乐曼

视觉设计 温曼琪 史宇峰

总务 孙誉荧

实习生 万星月 王一多 程镜睿 谭之湄 刘艳婷 乐亿

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承制

联合制作

中国日报美国分社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鸣谢

义乌市委宣传部

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腾冲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