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家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我,一个人“阳”,一个人住

时间:2022-12-28人气:作者: 佚名

我,一个人“阳”,一个人住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蓉 黄小星 钱橙计划通讯员 吕一含

最近,社交平台上涌现不少“阳性独居自我照顾指南”。疫情四起,一些人为了保护家人而选择独自隔离,也有一些长期独居者不得不独自应对身体的变化。

2018年,民政部数据显示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15%左右,而其中独居成年人口超过7700万,独居女性超四成。

在孤身与奥密克戎的交锋中,独居感染者不免遭遇种种难题:有人怕老家的父母担心,在通话视频前努力表现得乐观坚强;有人发烧时,也得拖着直不起腰的身体给自己做饭;不会做饭的人,则只能静默等待着下单一两小时还没配送的外卖……

好在,他们大多并非孤立无援,不相识的网友在线上互相陪伴,亲朋好友从远方邮寄来种种防护用品和药物,在家乡的父母透过监控探头观测着千里之外的子女的一举一动,还有人收到了陌生人送来的退烧药。

在这场真正与自己的身体独处的战役中,多位独居感染者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思索。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建立联系”的重要性,“别一个人强撑,多和亲友联系,他们能帮助你保持好的心态。”

以下是多位独居感染者的讲述:

半夜咳醒五六次,睡不着的房子里只有我和猫

讲述人:娟子39岁 独居女性 未婚 坐标:杭州


娟子居住在运河边。

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就一直独居。我对疫情后知后觉。上周一,公司宣布所有人居家办公时,我还觉得这件事离自己有点遥远——没去买药,也没买抗原,家里甚至没有一根体温计。

一位单身朋友曾和我开玩笑说,“咱们要不要搬到一起住,这样,如果阳了,互相还能照应一下。”我也萌生过这个念头,但现在我觉得,还好我们没有真正实施这个计划。

后来,我和这位朋友差不多同时感染。上周二,我嗓子有点不舒服,才反应过来要去买点药。在小区门口的药店,退烧药和体温计都没有了,感冒药限量出售,我只买回了一瓶止咳糖浆和一盒三九感冒灵。它们很快派上了用场。

第二天,我怀疑自己发烧了,头脑胀痛、特别怕冷、浑身酸痛。种种症状都符合新冠感染的特征,只是,可能因为我对新冠存在一定的心理认知,反而没有恐慌感——之前听说会痛得睡不着,但那一天,我的症状都在可承受范围内,还有力气给自己做简单的饭菜。

我大概是幸运的。到了第三天,发烧的感觉就消失了,我翻箱倒柜找到一支此前社区发的抗原,一测是阳性。紧接着,是一连串重感冒的症状:鼻塞、流鼻水、咳嗽、缺乏食欲……


抗原试剂。

咳嗽最令我苦恼,导致我连续睡不好觉,总是睡着睡着就咳醒了。12月25日,连续的咳嗽持续了大半夜,咳得感觉胸口疼,肺好像要炸裂了。那是最难熬的一晚,我咳醒了五六次,中途还忍不住呕吐了两次。

每当深夜咳醒时,我就会坐起来喝口热水。那些时刻也会想,如果身边有人照顾会不会感觉不一样?但听说身边同龄朋友的遭遇后,我果断打消了这个念头。


娟子给自己做的饭。

我的同龄朋友大多已结婚生子。她们即使中招了,还得拖着疲惫的身体照护家人。相比之下,我的焦虑更少些,一个人更自在,我只要对自己负责就行。我还没做好那种心理准备,要承担起照顾更多人的义务。

因为独居,能照顾我的也只有自己。可能就是这种潜意识,促使我从感染至今,都有力气给自己做两顿饭,逼着没有食欲的自己把饭吃下去。只是,杭州的配送变得很慢。12月22日,弟弟从合肥给我寄来体温计、抗原和N95口罩,但到现在还停滞在杭州的快递站点,没人配送。我通常会提前两三天,就在网上下单买菜。可能是多年独居养成的习惯——我一向买菜很勤快,冰箱里总是储备充足。


冰箱内食物。

我更牵挂在老家安徽的父母。他们六七十岁,有高血压等基础病,也中招了。我几乎每天和他们视频,因为不想让父母担心,会努力表现得坚强、乐观,这使我在生病期间几乎没有负面情绪。

今天,我已经慢慢好起来。只是一个人居家时间长了,我时不时会感觉无聊。我的房子不大,是50多平方米的小两室。过去,我喜欢在周末邀请朋友到家里玩;现在,他们只能在线上短暂陪伴,房子里,只有一只猫和我作伴。

我从不抗拒婚姻,只是这一路走来,始终没遇到合适的人。在30岁至35岁那些年,家人催得急,我也被身边朋友生活节奏的改变带入氛围,忍不住焦虑。但35岁之后,可能更自我了,我开始想明白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与其像朋友一样经历一地鸡毛的遭遇,我更想过自在而放松的生活。

生病和脆弱只是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不想因为渴望人照顾的这项短期需求,而影响自己作出是否步入婚姻的关乎一生的决定。

当然,人要为自己的决定买单。这次经历告诫我,我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照顾好自己,也要为未来的生活做足准备。

一人居不孤独,这让我更对自己负责

讲述者:文心35岁 独居女性 离异 坐标:北京

大学毕业后我就留在了北京,北漂了十几年。最近刚从一段不幸的婚姻中脱身,搬出来自己住。几周前,公司的同事陆续阳了,当时我只是嗓子有点疼,没有其他症状。鉴于同事已经阳得所剩无几,我也做好了感染的准备。

大概是两周前,我趁着周末把家里卫生彻底打扫了,冰箱里备满了菜,冷冻柜是各种肉,备齐各种退烧药,坏了许久的暖气也修好了,甚至还向甲方报备了预计的中招时间。可能是我风险意识比较强,凡事都会往最坏的一面考虑,做了很多准备。

上周六晚,我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只觉得浑身不舒服,早上量体温是37度。没做抗原检测,因为觉得没意义。没症状我就当自己没阳,有症状就正常应对。但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知道自己会是网传的哪一类症状。

第二天(12月18日)我开始发烧了,最高达到了38.2度。虽然温度不算高,但人感觉很难受,尤其是头疼。全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裹着被子,为了出汗晚上还多盖了一层。整天睡觉,醒了只做两件事——喝水、量体温,爸妈有时打电话过来,我只说身体还好。但我也怕万一自己烧得太厉害:一旦体温超过38.5度,我就和他们说实话,自己吃药。必要时我还是会求助家人,都在北京也照顾得上。夜里半梦半醒时感觉身上湿漉漉的,量体温发现降到了37度。第三天晚上也是这样的情况,半夜出了汗,体温降到了正常范围内,整个人感觉轻快了不少。

这期间我也没吃药,主要归功于运气好,赶上了弱毒株。还有一点原因,我照顾自己时非常小心。只要从被窝出来,不管多近的距离,都及时穿上外套——去背阴面的房间给猫铲屎,都会再加上个披肩;身上难受,也要逼着自己吃饭、喝豆浆。

退烧后,我胃疼了好几天。我觉得这的确是新冠可怕的地方,专攻人的弱点,像我平常胃就不太好。我有朋友的后遗症也是胃疼,她因为不会做饭只能点外卖,而外卖通常要迟一两个小时才能送到。没办法她只能空腹吃药,导致她现在还会胃疼。

发烧时我照常煮饭,只是人比较虚弱,弯着身子都直不起腰来。但我真没觉得自己有多凄惨,毕竟已经提前做了心理建设。倘若没有这段失败的婚姻,我也许会羡慕别人,有另一半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和他们相比,我是不幸的;但不是所有的另一半都是值得托付的,比起将就在婚姻中的人,我又会更勇敢。


图文无关。

35岁,我选择离婚,没有孩子,经历了背叛,短时间内我是不会再重新信任一个男人的。我已经想通了:我大概会一个人面对余生几十年的所有事情,生病、养老都是未来的挑战。而新冠只是我做好这些心理准备后的一个小小演练。独居期间,除了前夫找上门闹事,我都尽量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

最近一两周我卸载了知乎,不再参与社会讨论,也不看新闻,每天关心在乎的人,吃饭、睡觉、处理工作、撸猫、追剧,空闲时看看豆瓣网友的回复,和一群能理解你的人交流,让自己的心情维持在愉悦的状态。我也在家中健身锻炼,相比于减肥,我更希望增肌。每天都认真做饭吃饭,喝牛奶,吃鸡蛋,早睡早起,保证自己的抵抗力。

这周我已经正常上班了,复工前我趁着下午暖和的时候试着骑摩托出门,确认身体不会受风着凉才决定复工。一个人过,总不能太任性,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一人居,但不孤独。两年多的婚姻生活,让我深刻理解了这句话——最可怕的不是孤独终老,而是和让自己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从婚姻中挣脱出来,我很珍惜现在的这份自由和宁静。经历了太多大喜大悲的狗血剧情,我想平静才是最重要的,而独居是目前唯一能让我保持平静的生活方式。

一份稳定的工作、两只贴心粘人的流浪猫、一间阳光充裕的书房,这些都是我独居时的幸福来源,它们让我觉得我对生活是有掌控感的。现阶段,我很享受独居的状态,如果以后不再享受,勇敢一点尝试接受另一个人也未尝不可。

爸爸妈妈在监控探头的另一边担心我

讲述者:垚垚26岁 独居女性 未婚 坐标:北京


垚垚的社交网络笔记获得高赞

发现自己可能“中招”的第一时间,我点好了外卖和药,还下单了4桶4.5L的矿泉水,给自己在床边准备好了带吸管的水杯、润喉糖、冷水浸透的毛巾、温度计……我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当情况来袭,我想的是,趁自己还有力气,先搭建好一个“跑流程”的环境,应对可能会来的高烧和浑身疼。

我经历了非常难受的6小时。高热让我浑身疼痛,连去床头拿水喝都非常困难。我浑身出汗,衣服和被子都湿了。还好,我手边多放了一套干净的睡衣和毯子。我挣扎着爬起来,换了身干爽衣服,接着睡了。

监控探头的另一边,传来爸爸妈妈的呼唤——我家里养猫,所以有个摄像头,我把摄像头对着自己,爸妈在另一端随时看我的状态,他们怕我烧太厉害,昏过去。

这两天,我的身体舒适些了。除了居家办公,就是收拾收拾屋子。慢下来时,也有时间想想独居的这些年。

2020年4月份,我还在英国念书。那时正值疫情大暴发,我居住的安静小镇也实行了封锁。我一个人在家隔离,哪里也不敢去。和爸妈的沟通变得困难,他们只会不断叮嘱我,戴好口罩,回屋要洗手。而我不想让他们干着急,什么都想着自己扛一扛。那几个月,我还没意识到,变化悄然发生。原来我很开朗、外向,连在上海上大学时,都会自己一个人搭车,从松江到市区去晃晃。我渐渐变得自闭,不愿意和人多说话,我的一些独居朋友也好不到哪里去,有人会不停地洗手,洗到手部的皮肤都裂开了;有人回国后感到自己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了……就这样,那年11月,在经历高价机票、航班熔断等波折后,我终于回国了。回来后,我找到心理医生求助,接受抗抑郁治疗,同时自己也开始学习心理咨询知识。


垚垚养的猫。

也是这些经历,让我对独居这件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两天,我把自己“阳过”的经验写成一份“单身独居人自我照顾指南”,放在社交网络上,没想到我原本没啥人关注的小号,收到近2万的点赞,一千多条评论。很多人感谢我,也有不少人说,“好可怕”“好惨”“好可怜”。我不觉得自己可怜。我有个朋友刚刚生小孩2个月,因为买不到小儿退烧药,自己发烧到39.4度,还在朋友圈替孩子求药,也只好暂停了哺乳。她比我更难。

我想比起身体上如何自我照顾,其实心态更重要。独居的朋友们一定要更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多自我关怀;一定要觉察坏的情绪,及时把自己捞起来,警惕互联网信息茧房,多和身边的人沟通,因为心理健康真的太重要了。

作为独居者,独立也意味着我们在享受孤独的同时,要给自己准备足够的社会支持的资源,以应对未知的风险。比如随时能够畅聊的朋友、家人,坦诚亲切的室友,友好热情的社区邻居、超市菜店老板等等等等。也有朋友问,我没有这些怎么办。我的答案是,期待它,追寻它,成为它。

希望更多独居的朋友,借生活中一次次的起伏,一起去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生独居者,而不是一个自我怜悯的“流放者”。


2019年,垚垚在西班牙拍的照片。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标签: 娟子  单身  婚姻  父母  发烧  独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