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家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PLOS Med:如何更好地识别全球年轻人第二大死因——自杀风险?

时间:2022-12-02人气:作者: 未知

PLOS Med:如何更好地识别全球年轻人第二大死因——自杀风险?

2016年,全世界有793000人死于自杀,是15至29岁的人的第二大死因。此外,在美国,自1999年以来,年龄调整后的自杀率增加了33%。不幸的是,自杀行为的前瞻性预测仍然是精神病学领域的一大挑战。

2017年一项关于自杀行为纵向风险因素的荟萃分析发现,自杀企图的前瞻性预测因素的总体加权几率(OR)为1.5。当研究诊断准确性时,没有一个风险因素类别(包括自杀筛查者)对未来自杀企图的预测的加权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61。

同样,2019年的一项研究旨在前瞻性地评估美国最常用的几种自杀企图风险工具,包括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评分表(C-SSRS;),自我伤害行为问卷(SHBQ),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以及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等,这些工具的AUC都没有超过0.67。

PLOS Med:如何更好地识别全球年轻人第二大死因——自杀风险?

为此,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精神心理系的专家开发了一个基于证据的自杀未遂风险检查表(达勒姆风险评分(DRS),以帮助临床医生识别未来有自杀未遂风险的人。近期,该团队对该DRS的信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表在PLOS Medicine杂志上。

研究人员纳入了三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包括一项来自美国的基于人口的研究[即全国酒精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NESARC)研究]以及两项较小的美国退伍军人队列[即评估和降低部署后暴力风险(REHAB)和退伍军人出院后纵向登记(VALOR)研究],被用来开发和验证DRS。

从35654名参与者的总样本量中,选择了17630名参与者来开发核对表,而其余的参与者(N = 18024)则被用来验证。主要的结果测量是未来的自杀企图(即基线评估后在1至3年的随访期间发生的实际自杀企图)。衡量标准的制定始于对现有文献的回顾,以确定那些有大量经验支持的潜在变量,作为自杀企图和死亡的纵向预测因素。

结果显示,在综合发展队列(曲线下面积[AUC]=0.91)和验证队列(AUC=0.92)中,DRS是未来自杀企图的一个强有力的前瞻性预测因素。风险集中分析发现,在所有35654名参与者中,82%的未来自杀企图发生在DRS得分最高的15%的人中,而27%发生在最高的1%中。

同时,DRS在重要的亚组中也表现良好,包括女性(AUC = 0.91)、男性(AUC = 0.93)、黑人(AUC = 0.92)、白人(AUC = 0.93)、西班牙裔(AUC = 0.89)、退伍军人(AUC = 0. 91),低收入者(AUC = 0.90),年轻的成年人(AUC = 0.88),以及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变性者和同性恋者或质疑者(LGBTQ)(AUC = 0.88)。

总之,这些发现表明,与传统的临床评估方法相比,DRS代表了自杀风险预测方面的重大进步。虽然还需要更多的工作来独立验证DRS的前瞻性研究,但DRS是未来自杀企图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