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家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2024上海电影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单元展映影片

时间:2024-06-04人气:作者: 未知

2024上海电影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单元展映影片

  今年对于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及上海这座城市都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年份,因此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策划了“城市·光影: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展映单元,精选国产新片和不同时期的上海题材电影作品,用电影语言展现上海城市血脉中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以下是这些影片的详细介绍:

  乌鸦与麻雀(新配沪语版)(1949)

  Crows and Sparrows

  郑君里

  看点:跨时代的市井讽刺喜剧杰作

  1948年底,在上海弄堂里,小摊商贩、报馆员工、中学老师为了夺回被抢占的房子与汉奸官员斗智斗勇……导演郑君里独立执导的首部长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众生相,片中聚集了众多表演艺术家:赵丹、黄宗英、上官云珠、孙道临、李天济、魏鹤龄、吴茵……他们联手打造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群戏。本片将市民题材与喜剧风格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除精巧的剧作结构、灵活的画面运动、含义深远的隐喻,还有辛辣不失活泼的讽刺。上海戏剧学院石川教授继《大李小李和老李》新沪语版后,再度策划本片的沪语配音,让早期国产佳片焕发新生机。

  三毛流浪记(1949)

  The Winter of Three Hairs

  赵明/严恭

  看点:新中国第一部公映的国产电影

  本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公映的国产电影,改编自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同名漫画,讲述孤儿三毛在旧上海的不幸遭遇,呈现了他勇敢、乐天的精神。导演赵明、严恭联合执导的这部笑中带泪的影片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缩影,上海电影和戏剧界的众多明星客串演出,音乐家王云阶为电影作曲,其子王龙基饰演三毛。泡泡糖做成的蒜头鼻、毛线包上三根铜丝制成的三根头发,这一造型已经成为观众最熟知的经典流浪儿形象。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曾放映本片的全新4K修复版,今年这一版本再度回归以飨观众。

  都市里的村庄(1982)

  A Corner In The City

  滕文骥

  看点:记录上海改革开放初期工人生活的匠心之作

  在与吴天明联合导演了《生活的颤音》及《亲缘》后,第四代导演滕文骥拍摄了反映改革开放之初上海工人生活的《都市里的村庄》。这部作品并没有落入工业题材现实主义影片陈旧的窠臼,而是描写了80年代初社会突出存在的世俗观念——模范人物(片中的丁小亚)被冷落、失足青年(片中的杜海)不被信任的问题。作为一部描写人的影片,导演并没有将这两个角色放在对立面,而是将他们孤独的命运连在了一起。滕文骥以其对现实的关注,让本片与80年代初的《小街》《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人生》等现实主义影片共同成为了记录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生活与人的境况的一批佳作。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

  绑架卡拉扬(1988)

  Kidnap Karajan

  张建亚

  看点:生动真实的八十年代上海城市景观

  当年的第五代导演以构筑古中国寓言的影像为擅长,但有两位导演很特殊,一位是黄建新,一位就是张建亚,他们是自觉地对现代城市中国的发展进行犀利的批判式观察。其中张建亚的作品是更加大张旗鼓地使用了解构颠覆的风格。本片是张建亚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几个年轻人因听不到音乐会而谋划绑架古典音乐指挥大师卡拉扬的故事。影片借一个荒诞的绑架叙事来探讨加速式现代主义中所蕴含的脆弱、矛盾与分裂。从影像来说,现在看这部电影,对八十年代的上海城市景观也会有别样的感叹,尤其是从普通市民视点出发所构建的现代化想象批判,犀利又真实。

  股疯(1994)

  Shanghai Fever

  李国立

  看点:最市井的上海风情,最火爆的港片节奏

  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股市兴起,公共汽车售票员范莉决心靠股市改变生活,却令自己和身边人都陷入疯狂……毫不夸张地说,《股疯》是前陆港合拍片时代的最佳合拍片。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香港人,主演有刘青云,制片公司是香港艺能电影有限公司和潇湘电影制片厂。香港元素最大的优势,是插入了港片的节奏和桥段,风风火火,将港片的火爆癫狂特质彻底发挥出来。但与此同时,内地编剧主导的剧本、演员沪语方言的使用,又极大地保证了上海世俗风情的浓度。女星潘虹在本片中以方言极大地带动身体表演能量,贡献了堪称其生涯最佳的银幕演出,勇夺金鸡百花双料影后。还有一点值得强调,《股疯》虽然是喜剧结尾,但对金融市场和人性关系的切入比较,并不亚于《华尔街》之类的好莱坞名作。

  横竖横(2001)

  Go for Broke

  王光利

  看点:世纪之交上海浦东的原生态生活画卷

  原江南造船厂工人张宝忠下岗后自找出路,成立了金兴建筑五金公司,与伙伴们受过欺诈、中过彩票,在时代的洪流中沉沉浮浮。在上海电影或者说沪语电影中,《横竖横》有两点非常特殊,一是影片对准的是浦东地区,这在通常的上海电影中是被忽略的,既不小资风雅又不是杨浦工人的苏北风味,但实际上浦东人是严格意义上的上海土著居民,长期消失在银幕上从文化史立场来看肯定是个遗憾;二是影片全部由真人塑造自己的原型、演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用了比较典型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手法,混淆了纪录片/剧情片,演员/角色的界限,以自然主义的风格来展示现实自身的发展、演变轨迹。这个风格的使用,更加突出了文化史的记录采样意味,尤其是千禧世纪之交的那个浦东,充满浓烈的泼辣力量。

  海上传奇(2010)

  I Wish I Knew

  贾樟柯

  看点:贾樟柯为上海世博会创作的主题纪录片

  应上影集团邀请,贾樟柯为上海世博会拍摄了这部主题纪录片。2010年《海上传奇》在世博园进行了为期100天的免费放映,总观影人次官方预估超20万。几乎中国近现代史所有重要人物,都和上海发生过关系,让上海成为贾樟柯除汾阳、三峡之外的重要创作母题空间。没有细节的历史是抽象的,包括陈丹青、杜月笙之女杜美如、曾国藩曾外孙女张心漪、《小城之春》女主角韦伟、侯孝贤、韩寒等18位受访者,用细碎的私人记忆中的鸣响和嘈杂,编织出自1930年代以来的海派时空语境。采访中缺失的沉默的普通人历史,被赵涛饰演的白衣女子代表,她游离在上海各处地标建筑群,用一种现在时态构建过去时代的主观虚构。

  爱情神话(2021)

  B for Busy

  邵艺辉

  看点:鲜活的当代上海城市景观与都市语言

  《爱情神话》在2021年的中国电影中不仅是一个奇迹,还成为了一个文化话题。李小姐(马伊琍 饰)、格洛瑞亚(倪虹洁 饰)、老白(徐峥 饰)、蓓蓓(吴越 饰)之间的情感戏份构成了影片的故事,但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是上海的城市景观和都市语言。影片中上海街头的修鞋铺、水果店、弄堂里的楼房、画廊、剧场和咖啡店等场景在无言地叙说着这座城市的浪漫情怀。《爱情神话》以其独特而优雅的气质,让上海市井生活生动地浮现在了银幕之上。影片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与最佳剪辑奖。

  永不消逝的电波(2024)

  The Red Radio over Shanghai

  郑大圣/崔轶

  看点:上海歌舞团跨界重塑新中国经典谍战片

  50年代的经典谍战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基础,让革命志士李侠与兰芬的故事广为流传。如今,同名舞剧成为现象级爆款,本片正是由这一舞剧改编而来的全新舞剧电影,由郑大圣任总导演、崔轶担任导演、舞蹈家朱洁静、王佳俊领衔主演,片中所有演员均由上海歌舞团演员担任。全片没有对白,演员用舞姿精妙地呈现了传递情报、躲避跟踪等惊心动魄的谍战情节。影片结合难得的历史影像,实现了跨越时空的画面转换,兼顾了舞剧的艺术表现与电影镜头的语言表达。该片作为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将于6月15日举行的金爵盛典后进行世界首映。

  本届电影节将于6月7日中午12点在淘票票平台开始售票。

  注:如遇片目变动,请以实际排片为准。

  

标签: 上海  影片  看点  导演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