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梓童”原作“子童”,最早见于《全相平话五种》之《武王伐纣平话》:“妲己乃问天子曰:‘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前汉书平话》:“吕后:‘子童领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三国志平话》:“高祖圣旨言:‘寡人去游云梦,交子童权为皇帝,把三人赚人宫中,害其性命’。”
2、《全相平话五种》创作的年代,当在南宋之中或元至元之初。此时正是通俗文学大发展之际,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一大批新语汇产生,“子童”便是其中之一。
3、但“子童”这个词汇实际上有其他根源的,它应该是由“小童”衍化而来。“小童”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中说:“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
4、君夫人是诸侯正配夫人,比起后来的皇后差了一个等级。秦始皇嬴政灭六国后就不愿再称王了,而称皇帝,以示尊贵。照此推理,皇后也不能再沿称过去君夫人的各种称谓了,但是事实上后来的皇后仍然沿袭前称。如《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上·邓皇后》中即有“小君”之称:“至各立为皇后。辞让者三,然后即位,手书表谢,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这里的“小君”,显然是皇后的谦称。
5、那么,“小童”何以在宋元时期会变成“子童”的呢?有人考证,这应与当时的文化心理有关。南宋至元,程朱理学大盛,封建伦理纲常被奉为永恒不变的天理。政治上的低气压,必然使话本作者及使用者十分谨慎,“小童”虽然有据,但似乎用“小”称皇后有不敬之嫌,于是以“子”取而代之;因“子”也有“小”义,“小童”便衍化为“子童”。
6、而“梓童”的称呼,又是从“小童”衍化而来。因“子”与“梓”中古声韵相同,具有同音通假的条件,且“梓”有以下诸训:《尚书大传》引商子曰:“梓者,子道也。”《诗·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疏〕陆机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正字通》:梓,百木之长,一名木王,罗愿曰:室屋间有此木,余材不复震。”
7、于是,到了明代话本演义小说当中,“子童”遂普遍为“梓童”所代替,用于皇帝或国王对皇后的称呼,皇后亦常自称“梓童”。如《西游记》“那国王急睁眼睛,见皇后的头光,他连忙爬来道:‘梓童,你如何这等。’”
8、梓为木中之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
9、此外还有两个说法:一个源自《汉武故事》,其中讲到卫子夫入宫,岁余不得见,涕泣请出;武帝则因夜梦“梓树”而幸卫子夫,从而得子,并立子夫为皇后。
10、再则,历代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称做“玉玺”;而皇后的印章是以梓木雕成,因此皇帝以“梓童”来称呼皇后。有学者指出,在元杂剧或明代小说中,“子童”或“梓童”不仅用于皇后之称,还用于女仙和女王的自称。例如《金安寿》中“(老旦扮王母)子童乃九灵大妙金母是也”。《误入桃源》中“(二旦扮仙子)子童二人,乃上界紫霄玉女”。《西游记》中“子童女人国王,俺一国无男子”。这是因为神权原高于人权,稍高一些级别的神仙均可称“帝”、“后”,故仙女称“子童”亦不足为怪。
三叠纪恐龙有哪些 三叠纪恐龙有哪些科
1、三叠纪:板龙、板龙、虚形龙、黑瑞龙、里约龙、黑丘龙、钦迪龙、槽齿龙、优肢龙、始盗龙、南十字龙。2、侏罗纪:弯龙侏、五彩冠龙、云南龙、棱背龙、双冠龙、角鼻龙、异特龙、梁龙、雷龙、巴洛龙、马门溪龙、腕龙、异齿龙、剑龙侏、(69)人阅读时间:2024-10-05古代的纺织工具是哪些(古代的纺织工具有什么?)
1、纺轮纺轮主要是由陶质、石质制成的圆饼状,直径5厘米左右,厚1厘米,也叫“纺专”、“专盘”,中间有一个孔,可插一根杆。纺纱时,先把要纺的麻或其他纤维捻一段缠在专杆上,然后垂下,一手提杆,一手转动圆盘,向左或向右旋转,并(65)人阅读时间:2024-10-05提辖在宋代是什么官(宋朝时的提辖相当于今天什么职位)
1、提辖只是“提辖兵甲盗贼公事”的一个简称。这是在宋代一路或者是一州所设置的一种官职。提辖属于武官,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掌握自己那一个军队的相关训练,同时监督抓捕盗贼等一系列事务。其次,提辖还是一种军务官。宋朝的时候,一般会(75)人阅读时间:2024-10-05西安明秦王府为何被毁(西安明秦王府城墙倒塌原因)
1、是被雨冲毁的,明秦王府为大明“天下第一藩封”的秦王府城。位于西安明城墙东北区域, 它有城墙、城壕,内部布局肃穆严整,建筑庄严华美,园林景致如画,它与西安明城墙城一起形成了“城中之城”的重城格局,由此开启了唐代之后西安(57)人阅读时间:2024-10-04三叠纪恐龙有哪些 三叠纪恐龙有哪些科
古代的纺织工具是哪些(古代的纺织工具有什么?)
提辖在宋代是什么官(宋朝时的提辖相当于今天什么职位)
西安明秦王府为何被毁(西安明秦王府城墙倒塌原因)